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的研究须走出迷茫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7/2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研究《道德经》的人多了起来,实际上还没有哪一本书象《道德经》这样,人人都能说上几句,但是互不相同。

实际上,《道德经》既不是南面之学,也不是修炼理论,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

1.不同人的不同眼光

就像鲁迅先生说《红楼梦》的那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研究《道德经》的人更是如此,且不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人更是心理阴暗,见到“玄牝”“天地根”“玄牝之门”这些名词,就本能地往歪了想,走向了偏路,不知道这类人算作什么派别。

2.研究者的偏执

魏源说“解老自韓非下千百家。老子不復生。誰定之。彼皆執其一言而閡諸五千言者也。”

偏执者最易唯我独尊,听不得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就是正确的!

首先是版本问题,版本多了话题也多,有些人只认为自己的版本才是正确的,自己不喜欢的一定是被篡改的,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可事实上老子的真实版本只能有一个!

我们找不到老子的原版,但是可以找到最接近老子思想的版本,那就是通行本王弼本。

3.解读体系不同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由于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不同,认识角度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同。

有人从字面上解读,这已经形成了主流,市面上大部分著作都是这个类型,美其名曰翻译型解读,其实都是望文生义。他们名言就是“道是可以说的,但说出来的道就不是那个道”。字面翻译到底有多大的准确性,可想而知!每个研究者都容易坚持自己的预设的立场,都有自己思想的条条框框,把老子的理论往自己的条条框框里安,看能有多少符合的地方。

研究《道德经》,应该从老子的理论基础入手,老子的理论基础就是《河图》《洛书》,老子的思维方法就是数术理论的象物精信。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智慧包含在字词和句子的信息之中,文章的真实意境存在于文字结构及其逻辑之中,核心思想尽在文章的内涵之中。所以,重视文本,重视文字,重视语法,是正确解读老子的关键。

比如“抱一”,不是抱住什么东西,而是双手相抱成圆,寓太极之意。

比如“象帝”,不是象是什么上帝,而是太阳之象的光和热。

比如“橐龠”,不是什么鼓风机,而是混沌状态下的宇宙的形态和环境。

可以说,由于文化代沟的存在,《道德经》中的大部分名词都有再认识的必要,比如“余食赘行”“邻国相望”“民至老死”“微妙玄通”,都要重新认识。

这就告诉我们,对文字的认识,对文本的解释,不是没有必要,而是非常重要!在《道德经》的研究上,不能指望有“真传一句话”的大神出现,只有勤勤恳恳的钻研!

对于学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捷径可走!

(参见《老子天道论》)

肖起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