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感悟道德经第69章70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7/17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779979.html

本次学习《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以下书法为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第六十九章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1],而为客[2];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háng)无行[3],攘无臂[4],扔无敌[5],执无兵[6]。

[1]为主:进犯,采取攻势。

[2]为客:采取守势,指不得已而应敌。

[3]行(háng)无行:虽然排兵布阵,却像没阵势可摆。行:行列,阵势。第一个行是动词,第二个行是名词。

[4]攘无臂:虽要挥举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

[5]扔无敌:虽然面对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以攻击。扔:因,就。

[6]执无兵: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拿。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7]。故抗兵相加[8],哀[9]者胜矣。

[7]吾宝:道家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8]抗兵相加:两军相敌。一作“抗兵相若”。

[9]哀:(1)沉痛,悲愤。(2)慈爱,慈悲。

译文

用兵打仗的人有这样一句话:“我不敢采取攻势,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后退一尺。”这就是摆开阵势而看似没有阵列,要挥举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面对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以攻击。拿着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拿。

没有比轻敌更大的祸患了,轻敌几乎使我丢失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所以两军对阵,沉痛悲愤的一方会胜利。

点评

“不敢进寸,而退尺。”春秋时期晋文公受到楚国的帮助,约定以后会报答。后来两国交兵,为了表示报答和礼让,晋国退兵一舍(三十里),楚国前进一舍,如此三次,晋国一共退了三舍,留下成语“退避三舍”。这时晋国处于道德制高点,而且此地的后勤补给对晋国有利,最终打败楚国,史称城濮之战。

唐朝王真写了《道德经论兵要义述》,从《道德经》中领悟兵法。本章表面讲军事,实际用军事做比喻,讲无为的重要性。如果只当作兵法,就浅薄了。

第七十章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1],事有君[2]。夫唯无知[3],是以不我知[4]。

[1]言有宗:言论有宗旨。

[2]事有君:行事有根据。君:主。

[3]无知:两种解释:(1)别人无知。(2)自己淳朴无知。

[4]是以不我知:所以不了解我。代词在否定句做宾语,宾语前置。

知我者希,则[5]我者贵[6]。是以圣人被[7]褐(hè)[8]而怀玉。

[5]则:以...为法则,效仿,效法。

[6]贵:难得。

[7]被:同“披”,穿在身上。

[8]褐(hè):粗布衣服。

译文

我说的话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天下人却不能理解,不能实行。说话有宗旨,做事有依据。人们不了解道,所以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少,以我的主张为原则的人难得。所以说圣人就像穿着粗布衣服,怀中揣着美玉。

点评

老子的时代,战乱四起,大国追求扩张领土,小国追求自保,百姓追求活命。老子提倡虚静、柔和、慈俭、不争,然而世人忙于眼前的利益,追求名利,没时间去听老子的话,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所以老子说:“我的话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但是大家不明白,不实行。”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始皇用法家统一中国,君王的目标看似实现了,但很快天下大乱,秦朝二世而亡。汉朝初年用黄老之术实现了文景之治,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老子的主张终于实现了一回。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点右下方的“在看”,欢迎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您的鼓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