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详注第五十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7/8/23

原文:出生入死。

王弼注:出生地,入死地。

今译: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

备注:(庄子《知北游》:“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原文: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王弼注: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极,亦十分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焉。善摄生者,无以生为生,故无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兵戈;兽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无所容其锋刃,虎兕无所措其爪角,斯诚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夫蚖蟺以渊为浅,而凿穴其中;鹰鹯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矰缴不能及,罔罟不能到,可谓处于无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饵,乃入于无生之地,岂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苟不以求离其本,不以欲渝其真,虽入军而不害,陆行而不犯,可也。赤子之可则而贵,信矣。

今译:十有三,就是说三成。选择生的道路,使生命繁荣到极限的,这样的人有三成;选择死的道路,生命毫无光彩就走向死亡的,这种人也有三成。而特别看重生的,反而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善于维持、发展生命的人,并不那样看重生命,所以不会进入濒于死亡的境地。器物的伤害,最严重的来自锋利的武器;动物的伤害,最严重的来自犀牛和老虎。能够让兵器的锋芒利刃无处施展,犀牛无处施用它的角,老虎无处发挥它的爪的,其实是不以欲望来拖累自己,就能够轻松地避开各种危险。

蜥蜴和蚯蚓连深渊都觉得浅,还要再在其中挖洞居住;鹰隼连山都觉得低矮,还要在最上面筑巢,这些生物是箭射不到的、网也网不到的,可以说是远离死亡的境地了吧。但是以诱饵诱杀,这样进入濒临死亡的境地,不是因为过于重视自己生命了吗?事物如果不以追求外物远离自己的根本,不以满足欲望疏远自己的本真,那么在战场也不会受伤,在旅行中也不会受到野兽的攻击。这确实是可以效法婴儿而需要重视的方面。

(备注:1、大戴礼记曾子疾病篇:“鹰隼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鱼鳖鼋鼍以渊为浅而蹶穴其中。”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王弼注:“赤子无求无欲,……不犯于物,故无物以损其全也。”

2、淮南子《精神训》:“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夭于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脩得生也。”

3、苏辙《老子解》:“性无生死,出则为生,入则为死。用物取精以自滋养者,生之徒也;声色臭味以自戕贼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于尽,则所谓动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智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矣。不生不死,则《易》所谓“寂然不动”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为之妙也。有生则有死,故生之徒即死之徒也。人之所赖于生者厚,则死之道常十九。圣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无,焉有死地哉?”

4、庄子《秋水》:“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5、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四肢九窍,其大具也。四肢与九窍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动静尽属于生焉。属之谓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至死也,十有三具者皆还而属之于死,死之徒亦有十三。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之谓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死地也。故曰:‘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是以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此甚大于兕虎之害。夫兕虎有域,动静有时。避其域,省其时,则免其兕虎之害矣。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不免于万物之害。何以论之?时雨降集,旷野闲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事上不忠,轻犯禁令,则刑法之爪角害之。处乡不节,憎爱无度,则争斗之爪角害之。嗜欲无限,动静不节,则痤疽之爪角害之。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网罗之爪角害之。兕虎有域,而万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则免于诸害矣。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重生者虽入军无忿争之心;无忿争之心,则无所用救害之备。此非独谓野处之军也。圣人之游世也无害人之心,则必无人害;无人害则不备人。故曰‘陆行不遇兕虎。’入山不恃备以救害,故曰‘入军不备甲兵。’远诸害,故曰:‘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错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不设备而必无害,天地之道理也。体天地之道,故曰:‘无死地焉。’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矣。”)

全文今译:生之徒:指长寿之人;死之徒:指夭折之人;摄生:指养生之道;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三成,短命的人占三成,本来可以长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占三成。为什么会这样呢?求生的欲望和行动过度,因而走向死路的。

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旅行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场上也不会遭遇兵甲。犀牛无处施用它的角,老虎无处发挥它的爪,兵器的锋芒利刃也无处施展。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没有进入必死的境地。

赞赏

长按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