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活致敬
书中有什么在呼唤你
读《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抬头仰望星空,星河灿烂明月其中;再观苍穹,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观人之道,众人各有所归;观天之道,行事尽其善美。幽幽兮,深邃兮。夫何故?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众生都有自己的本命。宇宙从何处而来?我们的生命又从何处而来?万物是由谁在主宰?何谓真理?真理在何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已观其妙吧!
大道泛兮,小道聚兮,幽幽兮,深邃兮,洞察万物之运作,赏自然之风光,天之道也,自然之观。
道可道①,非常道;名②可名③,非常名。
“无”④,名天地之始;有⑤,名万物之母⑥。故常无欲⑦,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⑧。此两者同⑨,出而异名⑩。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道:说,阐述。
②名:名称。
③名:命名。
④无:无是指本源。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无所有无所不有,但表现为“无”。本源产生出了天地。
⑤有:有是指本原。本原具足一切法,没有生灭,一直存在。本原又叫心性。
⑥母:母体,因为本原产生了一切。
⑦欲:欲望。
⑧徼:边界。
⑨同:同一体。
⑩异名:这是指名称里所代表的具体实物不一样。
?门:门道,法门。
道是可以阐述的,但并非是长久不变的大道;名称是可以来命名的,但它并非是长久存在的名称。
“无”,称作是天地的开始;有,称作是万物的母体。所以常常没有欲望,可以观察到这其中的奥妙;常常有欲望,则观察时就有了边界所束缚。这本源与本原,两者其实是同一体,但展现出来的却不一样。都可谓是玄妙,玄妙又玄妙,是众多奥妙的门道。
本章阐述本原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相,所以是述心相。宇宙万物是由本原所产生的,天大,地大,自然最大。人们常认为自然有界,认为人可以超越自然,乃至改造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那么自然有没有界?自然到底有多大?人之道,本维次空间的边界是大到无外,小到无内。大到近无边无际,小到极小,小的没有里面。大到极点成了小,小到极点成了大,大而小,小而大。而人是绝对没能力超越自然出了所谓的“自然界”。道的运作是按自然规律来进行的,所以道法自然是绝对的真理,不存在道法神灵之类的事。人只有与自然共为一体,天地人合一才能有长久的生存道路。本章阐明了宇宙的缔造者,并告诉了人们如何可以观察到这些大道的。
万物都有灵性,灵性达到一定程度就成了生命,而灵性最高的就是万物之灵。万物之灵与其它生命或灵性物不一样,万物之灵可以解脱,有自由,有自主之权。所以万物之灵给其它存在物都以名称来命名。本维次世界是以万物之灵的生命为主要表现的,所以叫:“人之道。”人只要不着相,就可以心神复归于大道,在大道中观察大道内理,就知道了本原和本源以及阴阳。要使自己心神复归大道,就得止欲。所以常常没有欲望或少欲才能观察到这其中的奥妙。常常有欲望,欲望太强,心神就被业力所牵制,不能复归于大道,干的事情就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甚至还会违反人之道。本原这个本体产生本源,本源又产生阴阳,所以万物是一个整体。这些世出世间的大道内理给人带来的是庄严感神圣感,带给人一种玄妙的感觉。玄妙又玄妙,好像可以说得出口,但又说不出来,这正是万法的开始,是众多奥妙的门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②,难易相成③,长短相形④,高下相倾⑤,音声⑥相和⑦,前后相随⑧,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⑨。万物作而弗⑩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①斯:于是,就。
②相生:相互产生。
③相成:相互对立。
④相形:相互成形状。
⑤相倾:相互倾向。
⑥音声:音是指旋律,节奏;声是指散发出去的波,声音。
⑦和:和谐,协调。
⑧相随:相继跟着,一个跟着一个。
⑨教:教导,教育。
⑩弗:不。
?居:居功。
?夫:代词。
天下都知道美所以为美,于是厌恶就呈现出来了;都知道善所以为善,于是不善就呈现出来了。
有无相互转化,难易相互对立,长短相互成形状,高下相互倾向,音声相互协调,前后相互跟随,这是自然永恒的状态。
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方法来处理事情,实行不用言语常阐述的教导。万物运作却不宣告已经开始,生养却不占有,有利于一切的作为却不倚仗它,功业成就了却不居功。万物只有不居功,所以功迹才不被泯没。
本章是确立正确世界观的述语。首先观察自然规律的运作,再观人之道的运作规律,然后确定了正确的世界观。只有明白了悟才可以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把事迹一直流传在世,从而不会因为时光飞逝而销失匿迹。
世界观价值观等观都是与其它对比而形成的。大道无穷无尽,其中适合人的占一部分,把这些大道内理与其它大道内理进行对比,就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观。有了正确的自然观才可以正确的处理事情。自然产生万物时就已经有了对立,对比,矛盾,这是自然本体自有的性质。举其中的一些例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都是自然对立界永恒的状态。明白了这些状态所呈现的原因后才知道了如何处理事情。不要有个人的主观意识,按照自然规律中的完美规律进行运作,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在开示他人的时候,要实行道在不言中,使他人有启发,使他人能觉悟。只有悟出来的道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只有明白了这些大道内理后才会功业成就却不自我功高居上,所以事迹才不会因为时空的转移而被磨灭掉。
结语
《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南风根据所读资料及以自己的一点心得,每天更新两章。希望大家喜欢。谢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