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认为“道可道非常道”最起码有三种不同的标点方式,第一种:道,可道,非常道;第二种标点方式:道可,道非,常道;第三种就是一般最常用的,道可道,非常道。马王堆出土之帛书《老子》中,开篇载“道可道也,非恒道”,“恒”变为“常”,应是后世为了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如果本来是“恒”字,那么更证明后一种解读是合理的。先看第一种: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是名词,第二个“道”是动词“说”的意思。整个句子意思就是: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永恒之道,或者说不是真正的、本来的道,说出来的道仅仅是真正之道的一部分。第二种标点方式: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二个“道”是动词“说”,整个句子意思就是:说这个对,说那个错,永远有对错,永远有对立,这是恒常的道。第三种就是一般最常用的,道可道,非常道。整句话意思是:“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但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道”并非恒常的“道”。帛书上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因此我们这里断句就剩下两种句式,第一种:道,可道也,非恒道;第二种:道可道也,非恒道。开篇文字应该讲的“道”,并非是“道可道也”;加上古汉语独字成句,因此我们认为第一种“道,可道也,非恒道”是比较合理的。整句话的意思就是: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永恒之道,或者说不是真正的、本来的道,说出来的道仅仅是真正之道的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