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年前,中国出现《道德经》(或称《老子》),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名著之一,虽不过个左右方块汉字,但语言精奥、内容广博,涵盖思想哲学、政治治理、社会伦理等诸多学科。当代中国人多少都知道一些书中的思想观念,但全书主旨、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这里试着做点总结。由于《道德经》全书81章(段落),大致得分四个方面归纳。
1、“道”、“德”是什么?书中常提的“道”、“大道”,大致而言就是自然法则、普遍规律,就是产生和支配万物的永恒规律。这些玄妙的法则和规律无法用语言具体描绘、不易为普通百姓(绝大多数人)所认知,所谓“道可道、非恒道”。
书中常提的“德”比大道低一层级!大致而言就是“道”在万物中的表现和应用。由于《道德经》最初是讲给君王、贵族们听的,因此“德”主要指“君王们循守大道的行为”,由此衍生出上德、贵德、玄德(深不可测的德)等说法。
2、宇宙观核心是“道法自然”、“大逝远反(返)”。书中的“道”是独立、客观、永恒、先天地而存在的精神实体,它以自身本性为法则,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然,人类也须遵从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正如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揭示的:从“奇点”膨胀、收缩、复原,循环往复、运行不止,所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即大为运行不止(发生)、逝为向外扩展(生长)、远为广阔旷远(膨胀)、反为返回本源(消亡)。
3、行为处世核心是“上善若水”、“不敢为天下先”。书中劝谏君王们像水一般为人处世!所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像水)立身安于卑下、用心幽深沉静、交往慈爱利人、言谈真诚不欺、为政简明条理、行事用人所长、行动合乎时宜,即所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了。书中还提出君王们像水一般处世的“法宝”,所谓“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治国理政核心是“无为不争”、“寡欲守静”。书中大量“无”不是“没有”之意,而是万物的初始状态,或是一种本源规律。因此“无为”是:按万物本源的法则和规律作为。或是说:当我们不作为时,自然规律就会充分发挥作用,于是“有所作为”,就是“循守大道”。书中这些“无为”的论述当然是在劝谏君王们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更多观念则是劝谏君王们要“慎为”,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就不再赘述了。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