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一句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就是世间真善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5/4/1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

写一篇有关禅宗的小故事吧。

有座寺庙,因有一串佛祖戴过的佛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的地方,只有一位老法师和七个徒弟知道。七个徒弟也都聪慧过人,尽参有悟。老法师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

然而,有一天庙里的佛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法师就叫来七个徒弟问道:你们之中谁拿了念珠,只有放回原位,我权当不知情,佛也不会怪罪。七个徒弟面面相觑,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过了七天,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法师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但又过去了七天天,还是没人承认。

老法师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其中六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干干净净地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

老法师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拿。”“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一句:“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就是世间真善美的法门。

我们心底都藏着太多的执念和纠葛,认为世间事,都因我而存在。其实,什么是真切,我们不是不知道,而是忘了返璞,心底的那个佛永远都在,那人为何要去求缘得缘?求个真?因为,我们看不到自己。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再看这篇禅宗文章,其实发现,诸多问题是以无为之事而处之,想了自己,也想了别人。在中国文化里,自古圣人教养大家的,就是反求诸己,推己及人。这个也正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多数人是这种表现,只看到了自己,却缺失了他人,顾存失彼。将心比心,如此重要,并不是谁会去自我感动,人啊,其实只是求个心在。

大的智慧,在整个中华文化当中,其实就是两个字“成全”。佛的教养,包含了儒道大道观点,一脉而承,都属于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集大成智慧思想。能化,能安,能变,能静,能动,能止。世间皆以“无”而为大用,“有”为小用,看似不起作用的,最后往往最具核心。

也正是这位小和尚说的,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心中无佛,怎有念珠?念珠,正是那个看得见,大家都在寻找的有形的东西,可真正无量之中的是或幻或虚心中的佛。

#禅宗公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4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