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初解道德经22圣人如何用道抱一为天下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5/5/15

我们都挺崇拜圣人的,因为,他们往往颇具智慧,能解决很多我们凡人不能解的问题。

前一章,我们讲了老子教我们如何观察万事万物?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用道?老子的处世观点和态度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来看看老子说的具体做法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只有懂得迂回才能更好的保全,只有善用弯曲才能更好的伸直;

只有学会了处低才能更好的充盈,只有敢于除旧才能更好的更新;

只有明白了取少才能更好的得多,如果一味贪多只会让自己迷失;

所以得道的圣人,善用正反两面,不偏不倚,始终明白曲和直、洼和盈、蔽和新、少和多,始终都是一体的两面,两者相生相成。

故处理天下万事,要坚守本心,不拘形式,不执己见,正反两用!此为抱一为天下式。

这里,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历史上记载的汉武帝赦免乳母的故事。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

东方朔说:“这不是靠唇舌能争得来的事,你想要得救,临走时,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千万不要说话。这样也许能有万一的希望。”

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

奶妈照东方朔所说,一句话不说,只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就对她说:“你是犯傻呀!皇上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

武帝虽然才智杰出,心肠刚硬,听到此话,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这便是曲则全,懂得委婉迂回之道,方能更好的得到保全。

如果,奶妈或者东方朔任何一人直言劝谏,跟汉武帝说:“不管我/她犯了再大的错,我/她都是把你奶大的奶妈呀!”

那样便只会火上浇油,让汉武帝非斩首她不可。

所以说,当一个人学会了迂回之后,他才能真正更好的直!

老子告诉我们曲则全,不是说直不好,而是说不要偏执于直!太过刚正,反而会偏离我们原本的追求。只有适时适当的曲,才能真正全了我们的本心。

当然,老子也不是要我们变的滑头事故,以后就一直以曲处事。这样就矫枉过正了!

老子要我们做的是抱一,也就是将曲和直两者结合起来。当曲时曲,当直时直,要能屈能伸。既不是刚正不阿,也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平和自然,随机应变!无用无不用,本心不变,行事手段不必拘泥!

第二个例子,就是李嘉诚“少拿一分”的故事。

当李泽钜和李泽锴到8、9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百分之十的股份是公正的,拿百分之十一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

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在椅子上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百分之十一的股份,能多赚钱啊。”弟弟李泽锴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百分之九的股份呢!”

“哈哈,”父亲和同事们忍俊不禁,他说,“孩子,这经商之道学问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百分之十一发大财反而发不了,你只拿百分之九,财源才能滚滚而来。”

这个故事就很好的解释了,什么是少则得,多则惑!

你想要获取,就不能一味地争。一定要在该争的时候争,该放的时候放!

当然,老子不是让我们以后就全然不争利了。少则多,说的是以让利而得更多的利益。是像李老一样,看透了商业和人心,把握住精髓,适时适当的少取,方能更长久更好的多得。

老子的核心在于抱一,是正反皆可用,中正平和。得道的圣人是不死守守教条的,是灵活应变,无用无不用的。最关键的是你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你的本心是什么。

说完了怎么做,我们来看一下,做到的圣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老子是这样说的: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得道的圣人不以已见为是,眼如镜不自照,而照见万物,所以明晰透彻。

心若空杯不自满,而能盛诸子百家容百家之言,故清楚了然。

得道圣人不居功自傲,心胸广大若天地,利万物而不居功,所以功德无量。

肚量宽大若江海,不自以为大,汇万千细流,故能长久。

那最后圣人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先说明一下,老子的意思不是,我们啥都不做了,所有的东西都不在乎了,所以天下也就没有谁能和我们争了。不是这个意思。

这句话的意境和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样的。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老子的不争,是像天地一般,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是因为不用争,不需争!

你和万物的利益是一致的,你为他们服务,他们也成就你。得道之人包容世间一切,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故而老子才说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

古人所说的“曲则全”,哪里会是虚言?不曲不直,曲直两全,才是真全。圣人处事,既是处处为人,亦是人人都在成就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4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