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个名句,58个成语,洞见道德经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6
白癜风用什么药涂抹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224/4342832.html

出自《道德经》的个经典名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第1章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四声)。——出自第1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出自第2章

圣人处无为之事。——出自第2章

行不言之教。——出自第2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出自第3章

虚其心,实其腹。——出自第3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出自第4章

和其光,同其尘。——出自第4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u:二声)狗。——出自第5章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自第5章

天地之间,其犹橐(tuo:二声)龠(yue:四声)乎。——出自第5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in:四声)。——出自第6章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出自第7章

水利万物。——出自第8章

居善地。——出自第8章

心善渊。——出自第8章

夫唯不争,故无尤。——出自第8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出自第9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出自第9章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出自第9章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出自第9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出自第10章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出自第10章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出自第10章

三十辐,共一毂(gu:三声)。——出自第11章

五音令人耳聋。——出自第12章

五味令人口爽。——出自第12章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自第12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出自第13章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出自第13章

听之不闻,名曰希。——出自第14章

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出自第14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出自第15章

澹兮其若海。——出自第15章

旷兮其若谷。——出自第15章

致虚极,守静笃(du:三声)。——出自第16章

太上,下知有之。——出自第17章

其次,亲而誉之。——出自第17章

悠兮其贵言。——出自第17章

大道废,有仁义。——出自第18章

国家昏乱,有忠臣。——出自第18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出自第19章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出自第19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出自第20章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出自第20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自第21章

少则得。——出自第21章

敝则新。——出自第22章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出自第23章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出自第23章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出自第23章

企者不立。——出自第24章

自伐者无功。——出自第24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自第25章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出自第25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第25章

重为轻根。——出自第26章

静为躁(zao:四声)君。——出自第27章

善行无辙迹。——出自第27章

善言无瑕(xia:二声)谪(zhe:二声)。——出自第27章

知其白,守其黑。——出自第28章

知其荣,守其辱。——出自第28章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出自第29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出自第29章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出自第30章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出自第30章

战胜以丧礼处之。——出自第31章

道常无名、朴。——出自第32章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出自第32章

知人智者,自知者明。——出自第33章

强行者有志。——出自第33章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出自第34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出自第35章

将欲歙(xi:一声)之,必固张之。——出自第36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自第37章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出自第38章

万物得一以生。——出自第39章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出自第39章

反者道之动。——出自第40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出自第41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第42章

天下之至柔。——出自第43章

身与货孰多?——出自第44章

清静为天下正。——出自第45章

大直若屈。——出自第45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出自第46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ou:三声),见天道。——出自第47章

为学日益。——出自第48章

为道日损。——出自第48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自第49章

生之徒,十有三。——出自第50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出自第51章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出自第52章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出自第53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出自第54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出自第55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第56章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出自第57章

我无欲,而民自朴。——出自第57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出自第58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第60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pin:四声),天下之交也。——出自第61章

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出自第62章

为无为,事无事。——出自第63章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敢为。——出自第64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出自第65章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出自第65章

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出自第66章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出自第67章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出自第67章

善用人者,为之下。——出自第68章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出自第69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出自第70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出自第71章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出自第71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出自第72章

勇于敢则杀。——出自第73章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o:二声)。——出自第74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出自第75章

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出自第75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出自第76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出自第77章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出自第78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出自第79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出自第80章

58个出自《道德经》的成语

根深蒂固

〖解释〗蒂:指瓜、果、茎、枝相连处。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出自第59章

祸福相倚

〖解释〗指祸与福相因而生。——出自第58章

鸡犬相闻

〖解释〗指人烟稠密。——出自第80章

进寸退尺

〖解释〗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出自第69章

佳兵不祥

〖解释〗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出自第31章

爱素好古

〖解释〗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出自第19章

被褐怀玉

〖解释〗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出自第22章

长生久视

〖解释〗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出自第59章

宠辱若惊

〖解释〗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出自第13章

出生入死

〖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出自第50章

大器晚成

〖解释〗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出自第41章

大巧若拙

〖解释〗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出自第45章

地久天长

〖解释〗时间长,日子久。——出自第7章

多藏厚亡

〖解释〗厚:大;亡:损失。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出自第44章

功成身退

〖解释〗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出自第9章

功成不居

〖解释〗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出自第34章

和光同尘

〖解释〗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出自第56章

浑俗和光

〖解释〗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出自第4章

祸福倚伏

〖解释〗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出自第58章

将夺固与

〖解释〗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出自第36章

金玉满堂

〖解释〗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出自第9章

绝圣弃智

〖解释〗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出自第19章

来者不善〖解释〗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出自第81章

目迷五色〖解释〗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出自第12章

轻诺寡信

〖解释〗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出自第63章

若存若亡

〖解释〗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出自第41章

深根固柢

〖解释〗柢:树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出自第59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解释〗: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出自第73章

天道好还

〖解释〗旧指恶有恶报。——出自第30章

天长地久

〖解释〗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出自第7章

无中生有〖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出自第40章

虚怀若谷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出自第15章

小国寡民

〖解释〗国家小,人民少。——出自第80章

知足不辱

〖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出自第44章

知雄守雌

〖解释〗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出自第28章

知白守黑

〖解释〗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出自第28章

知足常乐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出自第46章

抱朴含真

〖解释〗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出自第19章

兵强则灭

〖解释〗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出自第76章

寡信轻诺

〖解释〗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出自第63章

祸福相依

〖解释〗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出自第58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自第64章

相差无几

〖解释〗彼此没有多大差别。——出自第20章

玄之又玄

〖解释〗形容事理非常奥妙,不易理解。——出自第1章

余食赘行

〖解释〗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出自第24章

芸芸众生

〖解释〗芸芸:众多。佛家语,指一切生灵。后多指世上大群无知无识的人。——出自第16章

知荣守辱

〖解释〗守:安于。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出自第28章

自知之明

〖解释〗明:明智。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出自第33章

被褐怀珠

〖解释〗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出自第70章

多言数穷

〖解释〗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出自第5章

民不畏死

〖解释〗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出自第74章

去甚去泰

〖解释〗指做事不能太过分。——出自第29章

若烹小鲜

〖解释〗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出自第60章

老死不相往来

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出自第80章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解释〗来的人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就不会来,须提高警惕。——出自第81章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

〖解释〗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出自第58章

知止不殆

〖解释〗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出自第44章

见素抱朴

〖解释〗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表示不为外物所牵。——出自第19章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期编辑:博妍本文选自:今日头条。作者:蒙学园。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疑议请通知我们,我们将进行删除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