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栏解读到现在,网友们是否意识到,用周天子“密文”解读出来的《道德真经》,其实就是一本“修真”通俗教材。我们在前面几章中已经看到,老子把修行的“不传之秘”:“感知的主体”在整个修行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非常清楚地用“密文”画了出来。
请看上图,老子在写《道德真经》的时候,整个“修真”的修行过程,在他的“意识空间”里,有着非常清晰的“意识影像”,老子用周天子“密文”,把他的“意识影像”画了出来。
严格地讲,“密文”都是“图”,不是字,而后世学者用常规字义去理解“密文”,自然就无法解读出其中的内涵。
我们现在用周天子“密文”字义解读《帛书·老子》,看到的就是真正老子的《道德真经》。
老子在第一章中,用“攘臂乃”三字点出了修行的“不传之秘”,以及整个修行的过程与关键点。但是,这样的论述,并没有把在修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礼”的内容显现出来,我们在本专栏的第十四、十五、十六篇中,专门论述过“礼”的作用。
于是,在“攘臂而乃之”后面的一句中,老子用了一整句来继续阐述“礼”在整个修行过程中的重要性。本篇文章我们先来解读这句的前半段。
请看原文:
帛书甲本: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帛书乙本: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
王弼本: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这前半句话中的“失”字、“后”字,都是“密文”字义的字,后世学者用常规字义去读,就会觉得很奇怪,一个没忍住,就又用了“通假字”的方法进行通假。我们现在来解读这二个字的“密文”字义。
“失”字的“密文”字义,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解读过,在这里我们简要地再回顾一下。
请看上图,上图三个古文字,从左到右,分别是“元”字、“无”字、“失”字。
“元”字的“密文”字义是:“感知的主体”在“显性人体”中。“无”字的“密文”字义是:“感知的主体”触及了“隐性世界”。“失”字的“密文”字义是:“感知的主体”进入到了“隐性世界”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