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和“有”第一次在《道德经》中出现是在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字面意思很明白,无,用来命名天地本始的状态;有,用来命名天地万物的根源。
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并不能确知宇宙和地球的起源,流传很广的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理论也无法真正辨明真伪,所以老子用说不清道不明的“无”来命名天地的本始再合适不过。
但是老子并没有那么简单,他所说的无也并没有那么简单。
无,既然用来命名天地本始的状态,虽然表面上寂然不动,空无一物,但其中某一不知名之处必然蕴涵着一念生意和缕缕生机,否则的话怎么可能从无尽虚无中平白无故的“无”中跳出一个生发万物、气势磅礴的“有”来?!
有也一样不简单,有既然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肯定要具备天地万物所共有的一些特征,而世界之大超乎我们想象,各种大大小小、形质各异的世间万物怎么能找出某一个或者某一些共同拥有的根源呢?
所以这个共同根源一定是超越了世间万物各种各样外形的某种存在,至于这个根源具体应该是什么,那就见仁见智各自发挥了。
当然,从本体意义上来说,无和有都是道的表现形式,所以为图简便把有称之为道也无不可。
现在我们明白了,老子所说的无并不是什么也没有,有也并不是千人千面的外在表现,而是世间万物所共有的根源和特点。在无和有之间就蕴藏着老子对世界起源的看法和观点。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些哲学上的观点貌似没有什么用,但是只要稍作引申,你就会发现它们还是挺有用的。
首先“无”并不是真的一无所有,在表层的“无”下面,往往隐藏着很多有生机的“有”的种子,孕育着无限种可能的“有”。
很多志向远大的人都相信自己现在的“无”并不是真的一无所有,也不代表以后也会一无所有,所以即使他们身处重重困境也从不轻言失败,从而实现最终的逆袭。
例如马云创业前是一位英语教师,在商业上的经验和资历都为零,称得上是完全的一无所有,可是马云从零开始、从无做起,短短二三十年间先后创办海博翻译社、海博网络公司、阿里巴巴等企业,最终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和亚洲首富。
马云的成功很好地诠释了无并不是真的一无所有,而是可以产生无数种可能的一片沃土。
其次,“有”也并不是很多事物纷纷扰扰的外在表现,而是体现了事物内在根本性质的特点。只要你抓住了事物内在的特点,就能取得超越常人的成功。
还举马云的例子,他曾先后创立海博翻译社和海博网络两家公司,但是门槛较低的翻译产品和网页制作都面临着激烈竞争,后来马云就和创业伙伴们一起创立了更为专业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涉足更广泛也更专业的互联网行业:淘宝、支付宝、天猫、阿里云……,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们一步一步探索着互联网行业独有的特点和规律,一步步领悟着“有”在互联网行业的显现,同时也一步步取得了各自事业的成功。
当然,马云选择的是互联网行业,但是对于其他选择别的行业的人来说,只要掌握本行业独有的特点和规律,也一样可以获得企业和个人的双重成功。像刘永好兄弟四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深耕农牧业,了解其特点和规律,所以同样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
所以,《道德经》中的无和有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应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