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没事的时候,可以读一读道德经一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3/11
白癜风是怎么造成的 https://m.39.net/pf/a_4793246.html

千百年来我们的文化杂糅了儒、释、道、法、墨等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儒家说“仁”、“义”,孔子杀身成仁,孟子舍生取义;佛家讲“参禅”,正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家则是“悟道”,《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中,我的性格与道家有几分契合。年前佛系青年一次红遍大江南北,而我们“道系青年”也紧随其后。但不论是“佛系”还是“道系”,如果只注重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涵,那么,与行尸走肉也没多大差别。

想提高内涵,就要回归经典,回归经典的原文,在文言文中找寻“感觉”。“道系青年”,闲来无事可以读一读《道德经》。

上面引用的“道可道”那句话,我最早是在有关张三丰的一部电视剧中看到的,当时年纪还小,只是觉得的这句话不长但重复了很多字,很有意思,于是就记住了。这句话是《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理解是“道”这个“东西”,是可以用讲出来的,但是呢,你用语言讲出来,他就不是“道”了;“名”这个“东西”,你也是可以名状的,但是呢,你给他个“名字”,似乎不能代表他的本质,所谓的“名”只是你加在他身上的。“无名,天地之始”,我的理解就是“无中生有”。这就像中学时代《生物学》中的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到有。就好比生命个体,从一枚受精卵发育为胚胎,再到诞生,本来没有他,最终却有了他。就像0.......就这么9下去,总会量变到质变,最后成了1。在0.......成为1之前,可以认为没有1,但9们不屑努力,终于让1出现。无中生有,功不可没。

“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可以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辅助理解。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那么“名”这个东西就有了,既然有了一个,就难免孤寂,就会有第二个。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有名”第一个来吃螃蟹,后来者自然川流不息。我想高中数学老师在讲“无穷大”、“无穷小”、“趋向于”等概念的时候,如果能引用这段《道德经》原文,所传授给学生的,恐怕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这么简单。

上面的几段话,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也不能完全讲出自己的感觉,我也不能真正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晦涩。就像读甲骨文中的《武丁卜辞》,看着翻译你可以大体明白什么意思,但是一旦脱离了注释,它就是天书。

再看《道德经》第一章剩下的部分,曰: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如果说前边的内容我还可以妄自揣摩,那么这两句话我是理解不了,因为太“玄”。我们说一件事情不可思议,常说它“玄乎”;说一件事物让人感觉很好但那种感觉又说不出,会说它很“玄妙”。“玄乎”、“玄妙”我们可以找到那种感觉,那究竟什么是“玄”呢?我不知道。因为它太“玄”。而在生活中,“玄”字也与道家、道教结缘,这个字很有“仙气”。高中时有同学姓“玄”、大学时去学校的路上要路过“玄家庄”,感觉他们与众不同。

说了这么多,真正的东西就是那几句《道德经》原文。我悟性太低,但众位道友中自有悟道有成者,望指点一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3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