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邯郸V音道德经第七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11/18

播讲:张涵丨文章选自:《道德经》丨图片选自:网络

《道德经》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

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

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评鉴:

在这一章,老子由“天道”推及“人道”,他认为,天地因为“无私”才能永恒地存在,人间的“圣人”因为“无私”而实现其理想。如大禹为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正是这种无私才使他被人民拥戴为领袖。

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其身”)和利己(“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这种谦退无私精神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天地是客观存在的,是“道”所产生并依“道”的规律运行而生存,从而真正地体现道。老子赞美天地,希望人道效法天道。在老子的观念中,所谓人道,即以天道为依归,也就是天道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在这一章,老子以“圣人”来说明人道的问题。圣人是处于最高地位的理想的治者,对他而言,人道既要用于为政治世又要用于修身养性,而且要切实效法天地的无私无为。对天地来说,“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对圣人来说,“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其中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说明对立着的双方在互相转化。通俗地讲,老子所赞美的圣人能谦居人后,能置身度外,他不是对什么事都插手,而是从旁边把事情看清了再帮一把,反而能够站得住脚。

老子的这种“无私”思想,后世有人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也有人指责老子学说中多讲诈术,尤其是“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句,常被人们引用为论据,认为圣人想保住自己的权位,却用了狡诈的方式,耍了一种滑头主义的手段,等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些彼此矛盾的各种解释我们可以姑且存之,通过自己的生活来比较研究,相信终究可以找到切合实际的观点。但是通过对这一章的了解,我们至少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人不能太自私,只有无私的人,在成就了别人的同时,也会成就自己。人活着,是一个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过程。

来源:邯郸广电融媒体监制:严武军主编:郑岩许继霞编辑:史晓玲▼最懂你的声咖▼邯郸V音

为什么我们没有独立的办公室

邯郸V音

获救的感受

邯郸V音

美丽的星空

邯郸V音

墨菲定律——晕轮效应:别被放大的光环迷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