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第23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7/10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1117/4518411.html
人生最稀贵的是要顺其自然。这是因为狂风不可能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可能下一整天,谁能做到永远属于你这一方面呢?天地间的自然现象尚且不能持久,何况是人类呢?因此,从事自然规律之道研究的人专门与道的研究捆在一起,研究与天的悟性和理性相一致的人就专门研究悟性和理性的贯通,而研究天文的人,就专门研究天文。总之,他们能顺其自然,正是由于他们明白这些道理,才可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成就。对这些道理,有人相信,有人模棱两可,有人则完全不信。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

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④;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不严政令少扰民是合乎自然的,所以再大的狂风也刮不过一个早上,再大的骤雨也下不了一整天,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是天地。兴风其雨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失道失德的,行为就是暴力恣肆,凡是同于道的人,道也会乐于得到他,凡是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凡是同于失道失德的,就会得到失道失德的后果,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相信他。

1、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

、飘风:大风、强风。

3、骤雨:大雨、暴雨。

4、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此处指统治者按道施政。

5、失:指失道或失德。

王弼《道德经注》

希言自然。听之不闻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言暴疾美兴不长也。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从事,谓举动从事於道者也。道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故从事於道者,以无为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得,少也,少则得,故曰得也。行得则与得同体,故曰同於得也。失者同於失。失,累多也,累多则失,故曰失也。行失则与失同体,故曰同於失也。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言随行其所,故同而应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忠信不足於下焉,有不信也。

苏辙《老子解》

希言自然。言出于自然,则简而中;非其自然而强言之,则烦而俳信矣。故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此所谓希言矣。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阴阳不争,风雨时至,不疾不徐,尽其势之所至而后止。若夫阳亢于上,阴伏于下,否而不得泄,于是为飘风暴雨,若将不胜,然其势不能以终日。古之圣人言出于希,行出于夷,皆因其自然,故久而不穷。世或厌之,以为不若诡辫之悦耳,怪行之惊世,不知其不能久也。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故曰仁者之过易辞。志于仁犹若此,而况志于道者乎?夫苟从事于道矣,则其所为合于道者得道,合于德者得德,不幸而失,虽失于所为,然必有得于道德矣。

信不足,有不信。不知道者,信道不笃,因其失而疑之,于是益以不信。失惟知道,然后不以得失疑道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