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授经图》卷由两部分组成:卷首为元代画家盛懋(款)白描《老子授经图》,其后为吴叡隶书老子《道德经》全文。卷后有明代胡子昂题七言诗一首、跋文一段。此纸本墨笔卷,经项元汴、张伯骏、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老子授经图》[原图无名,暂拟定此名原图无名,暂拟定此名原图无名,暂拟定此名原图无名,暂拟定此名原图无名,暂拟定此名]左下角落元盛懋款,说明此卷当时以画而收藏,但经考证此款系后添,非盛氏手笔,而在后纸胡子昂题跋中也未提及此图,只论吴叡书法,可见此经卷应为吴叡隶书之佳作。此书作于元元统三年(年),吴氏时年三十八岁。吴叡传世书法作品较少,《道德经》为其隶书代表作,结体整齐工稳,字形大小一律,笔法方圆互用。虽有汉隶规模,而实依唐隶风范,五千言文字一气呵成,且无一懈笔,功力可观。清乾隆《秘殿珠林续编》著录。(介绍参考:李艳霞)
《道德经》全文后署款:「元統三年乙亥正月朔濮陽吳叡為虛碧道士書於觀復齋」款下鈐「吳叡私印」。
吴叡,字孟思,号雪涛散人、虚碧道士,先世为濮阳(今属河南)人,移居杭州,吾丘衍弟子。明刘基《覆集》云:“叡少好学,工翰墨,尤精篆、隶,凡历代古文款识制度,无不考究,得其要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盛懋,字子昭,浙江嘉兴人,约活动于元至正时期。其家世代以画为业,他继承家学,善画人物、山水,风格近董源和赵孟頫,用笔较尖峭繁细,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设色明丽,主体面貌属董巨派系。
绘制信息
元代绘,元统三年(乙亥)书《道德经》
作者信息
元代盛懋绘
元代吴叡隶书
形制尺寸
纸本墨笔,24.8x.7厘米,隶书
署款:元統三年乙亥正月朔,濮陽吳叡為虛碧道士書於觀復齋
钤印信息
吳叡私印、項元汴家珍藏、墨林祕玩、張伯駿范我氏精玩書畫之印、宜子孫、張子止菴秘笈之印、翁伯達氏、天籟閣、三希堂精鑑璽、乾隆御覽之寶、石渠鑑賞、秘殿珠林、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鑒璽、乾清宮鑑藏寶
题跋信息
明代胡子昂题七言诗一首及跋
收藏来源
此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文件
老子授经图卷.传元代.盛懋作.吴叡.隶书道德经.纸本墨笔
格式
JPG高清,PDF高清,PDF文件包含书签注释
大小
89.3M
-------------歡迎加入我們的交流群獲取更多資源,結識更多同好。
QQ群请加群号:,或扫描下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