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期?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老子写下了一部五千余字的著作《道德经》。在两千多年之后,这本书所倡导的思想依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哲学、宗教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这本书到底是一本讲什么的书,道出了怎样智慧,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于丹老师的心得。
一言以蔽之,《道德经》讲的是辩证法。因为道德经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不同角度的解读。不管是读儒家,还是读道家,我自己都是愿意用“心得”来表述,就是最后这个东西是要走心的。而我后来也是经常的读《道德经》,读出了是一种敬畏心、平常心、慈悲心。
1敬畏心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东西。敬畏是一种态度,敬畏苦难;敬畏他人的艰辛,人性的软弱、孤独;敬畏刚出生的婴儿。老子提出一个概念,“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说的是天地造万物而不将其据为己有,滋养万物而不恃才居功,引领万物生长而不任意主宰,能做到这些,这才是最高的道德。倘若我们在生活之中多一些敬畏心,那么当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冒进,而是懂得规避风险,从而赢得更高的效率。
2平常心是以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常的心态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保持头脑冷静的处理事务,做好当下的事,过好当下的生活。老子曾说过“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说的是吃东西不刻意追求山珍海味,粗茶淡饭也很香。衣着上不刻意追求名牌或向上攀比,只要保暖舒适就是美。居住上不刻意追求豪宅,能挡风避雨就是安乐。遵守习俗过生活,也是一种其乐融融。人在生活中,如果有这么一颗柔软的“平常心”,就会变得“无欲则刚”,得到朴素的乐趣,更加接近幸福。
3老子曾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老子的眼中,慈悲心是看得到世间的悲悯和苦难,从而生出的一种慈爱。当懂得苦难,就会有悲伤和危机感,人心就会的慈祥宽和,能够体会别人的不容易,然后会让自己发奋努力。慈悲不是一种简单的善良,慈悲要比善良勇敢的多,慈悲是一件勇猛的事情,因为它有担当。
敬畏心使我们懂得规避风险;平常心使我们从容,得到朴素的乐趣;慈悲心帮我们积善,而这“三心”也是我们通往幸福的三把钥匙。
函谷关景区欢迎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