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消失在灰色的尘土中,但他留给大地的是一个能够深思熟虑、看透万象的民族。——余秋雨
公元前年,老子孤孤单单地骑在一头青牛上西出函谷关,准备消失在广袤无垠的旷野中,寻找生命大道。他来到函谷关,被守关的关尹喜拦下,关尹喜是一位文化爱好者,他向老子提出一个条件,过关需要留下“买路钱”。这个买路钱是什么呢?答案是老子的一篇文章。为了能够西出函谷关,老子写下了五千言,这便是《道德经》。
鲁迅在他《故事新编》中的小说《出关》中,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想象描写。鲁迅写到,关尹喜给了老子15个馒头作为稿费,从此老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杳无音信。关于老子的最终结局没有人知道,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几千年来,五千字的《道德经》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代表作品之一。到现在,《道德经》的外文译本已有近种,涉及30多种语言。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之一,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军事、宗教、医学、养生、气功和武术等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等各种思想文化观念。
老子所在的春秋时期是世界历史长河中星光璀璨的一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中国文化学者余秋雨将其称为“奠基时代”。
按照雅斯贝斯的说法,轴心时代是指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间,在北纬30度左右的地区,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等先贤圣哲。这段时间前后长达年。
走进这段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才是人类第一个大师云集的年代。这些先贤像约好了一样,不约而同地走进了历史。
余秋雨在一次讲课中专门对这些文化大师作了年龄上的比较。据他考证,老子和释迦牟尼几乎是同龄,最多差几岁;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5岁,孔子去世10年以后,苏格拉底诞生;墨子比苏格拉底小1岁,比德漠克利特大8岁;孟子比亚里士多德大6岁;庄子比亚里士多德小15岁;阿基米德比韩非子大7岁……
我们无法得知这些大师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一段时间诞生,但是我们却知道他们的诞生对人类世界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孔子自不必说,他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世历朝历代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他提出了以“仁”为中心的儒家学说,直至今日影响巨大;
孟子也不必多说,被后世称为“亚圣”。他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与孔子合称“孔孟”。
释迦牟尼则创立了佛教;
苏格拉底则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与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古希腊三贤”。他倡导“知德合一”学说,他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研究世界本原、探索世界的本质转向对人类自身的探讨,推动了古希腊哲学的发展;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确定了许多物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动了人类数学学科的高速发展;
……
他们的事迹枚不胜举。他们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最有创造力的时代。他们开始带领人类进入精神自立阶段。
路人甲观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