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四章老子描绘道的特征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3/18
北京雀斑治疗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595.html

我认为《道德经》第四章,并没有实质性内容。老子是通过一些描述的句子,描摹出“道”的特征,方面世人了解他所说的“道”,到底是什么东西。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冲,用水摇晃的样子。也引申为冲虚、冲和的意思。我们常评价某位文学作家,作品冲淡平和,就是这个意思。

道冲,就是说道这种东西,很冲淡,如同稀薄的空气,虚兮,空兮,寂兮,寥兮,稀薄到了看不见的程度,也感知不到的程度。

但是这种稀薄到了感受不到的程度,却用之不竭。

道也可以比喻成一个深渊,深不见底,没有穷尽。

它却是万物的本原。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锉(cuo)其兑(rui):磨去锐气。湛(zhan):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古书中“沉”,多写作“湛”。

假如“道”可以看见的话,那么,就磨掉它的锐气,让它没有锋芒和棱角,

把它从其他任何事物中解脱出来,让它和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纠缠瓜葛;

让它的光芒抹和掉,看上去没有任何亮度和光彩,

让它的形状没有任何特征,和尘土一样平平常常。

现在“道”的样子,你还能看见吗?

“道”就是这样,一个劲儿地沉没,隐没,让你找不到它的形迹。

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不知道“道”来自何处。但是它为世间万物形象存在的先声。

这个“象”,很多人解释是为“似”,这个不通。应该是“像”,指的是万物之“像”,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常有”。

世间万物都有“像”,都是以“像”存在的。而道,是虚无,以“无像”形式存在的。

象帝之先,就是创造世间万物的天帝并不是万物之原始。

在“象帝”前面,道先期产生了。

 

《道德经》的第四章,老子描述了“道”的状态。

因为“道”并不是某个具体的“物体”,有物体的“外像”,有形状,有颜色,有气味之类。

它是虚无的,比空气还要“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就很难描绘了。

所以老子假想它是个具体的“物体”,然后把这个“物体”给彻底粉碎掉。

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是有色彩的。用物理学的观念,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那么,老子将“道”这个物体的光,抹和掉,让它不能被看见。

任何物体都有形状,方方圆圆,锥锥楞楞。老子将“道”的所有形状也抹去。

任何事物,都和其他事物有纠缠。比如一块鹅卵石,放在河岸上。它必然和河岸的沙子,有距离上的关联;和河里的水,有某种程度的关联;它也必然有来处,从山上来,经历了某种敲打和折磨,流变……

现在,把这块石头从其他事物的纠缠中解脱。它不和任何其他事物有纠缠,没有来处,没有去处,没有距离,时间上的任何关联。

它没有任何特征,和一丝灰尘一样,隐没在这个幽邈的世界。

这就是“道”的特征。

这个无形无状,难以感知的“道”,就是万物之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