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里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组成,物壮则老,极则反,事物总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原始状态。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物质,有形物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物质。
从“反者道之动”里面推,可以推出道家为人处世的两条通则:
1、如果你要得到一个事物,你就要从它的反面开始,因为反者道之动。你要强大,必须从弱开始,你要高,必须从低开始,所以中国人如果懂得道家的思想境界,他一出场的时候,一定是极其低调,低调到让你觉得他不存在。
2、你要比较长久地保持一个事物,必须让这个事物包含它的对立面,这个事物如果不能或着没有这种能力包容它的对立面的话,它自己很快要结束了。一切顺利都要包含它的对立面困难,你才能做好、做成大的事情,困难是我们的恩人,敌人是我们的老师,要有反对你的人,你才会把你的事情做得更好,如果你一路顺畅,道家会马上提醒你快完蛋了。
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有,无才是有发挥价值的关键。我们搞企业,建立了企业的制度和规则,一套东西用到企业中去,你一定希望它不折不扣地被执行,于是你为了让这些制度和规则得到执行,又增加了许多监督性的岗位,你自己也在操心着,看大家是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时候的你就执着于这个“有”不放了,这个“有”的意义在哪?在于你不需要你,这个企业也不需要你,你就成功了,把你无掉了就好了。
一切事物的存在,你别太当真,这事物的存在,它就是种手段,这个手段是为了造成妙用,它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目的是妙用。老子又说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就是手段,这个手段为了造成妙用,叫无之以为用,我们惯常的思维都是要抓住“有”,我要多多益善的“有”。其实“有多了没用,如果它不能造成“无”,它有什么用?都是累赘,都是负担,都会包袱。你要“有”不能没“有”,要有事物的存在,但这件事物存在的意义完全是为了“无”,一切的“有”都是为了造成“无”,“有”单独存在没有任何意义,“无”才是“有”的意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忘了一个“玄”字,就让一切的“有”都能造成“无”,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