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言辞朴实
谋圣鬼谷子说:“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往往都是通过言辞来表达的。我们读懂了他人的言辞,也就读懂了这个人。《易经》中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也就是说:贤明的人话很少,浮躁的人话很多。《老子》《道德经》则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由此可见,老子认为靠谱之人,往往不会说大话,不喜欢说漂亮的奉承话,也不会自我吹嘘。孔子的想法和老子一致,他也在《论语》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即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不值得信赖。宋代奇书《省心录》中也告诫人们:“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轻易允诺他人的人,诚信一定很少;当面称赞他人的人,背后一定在说坏话。综上所述,话多、言辞浮躁自夸、华而不实、巧言令色、轻易许诺于他人、喜欢恭维奉承,这些都是一个人不靠谱、不可信的特征。什么样的言辞值得信赖呢?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说话要慎重迟缓,但是做事情要迅速敏捷。说白了,就是告诉人们:朴实无华的言辞,更值得信赖,这种人也更加靠谱。古人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修身的前提却是“净口”,因为“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因为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多言、乱言,不仅是品行上面的不足,还非常容易给自己和他人招致祸患。正如古人所说:“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曾国藩也在家书中强调说“多言是招致失败的凶德”。民间有句俗语叫“曾国藩会识人”,那么他的识人标准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条——朴实诚恳。正如他在书信中所写:“观人之道,以朴实廉介为质”,若是人品不行,做人不脚踏实地,一个人即便是再有才华,也不可取。所以说,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可以听听他的言辞是否朴实,再结合听对方说话时的语气、语速、条理,观察对方的眼神,便可看人八九不离十!02能做成事
《说苑卷八·尊贤》记载了一段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主要是谈论如何识人。鲁哀公说:“应该选取什么样的人才呢?”孔子回答道:“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意思就说:选取人才的方法,不仅要听他说,更要观察他的行动。所以说,我们要看一个是否靠谱,先要看他说的,然后用的言语去验证他的行为,看他能否说到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人,把事情做成了,自然是算得上靠谱之人;若是表里不一,前言与后行不吻合,出尔反尔,则说明此人不能成事,属于不靠谱之人。正是应了一句真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人夸夸其谈,说得天花乱坠,却把事情做不好,还是不靠谱!反观那些说话很少,承诺也很少的人,为人低调,但总能默默做成事情,则说明这种人肯于吃苦、用心,更加值得信赖,更加靠谱!韩信早年很落魄,连饭都吃不饱,还被一位洗衣服的大娘接济过。与大娘告别的时候,他对那位大娘说:“我将来一定重重地报答你老人家。”后来,韩信先后投靠项羽和刘邦,但是都不得重用,还差点被刘邦砍了头。临刑前,韩信喊到:“刘邦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这番话足以说明韩信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就是缺乏施展才华的机会。果不其然,刘邦给了韩信一个大的平台,韩信将其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又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又是“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终于为刘邦打下了整个江山,因此被人誉为“战神”、“国士无双”、“汉初三杰之一”。之前,韩信说话口气很大,但是后面他说到做到了,做成了事情,也是可以说明他很有能力,为人也算靠谱。只可惜,他性格上面存在些许缺陷,想法过于单纯,心中藏不住事,心直口快,又喜欢居功自傲,最终被诛灭三族。生活中,我们看某人做事情,做一件成一件,则说明此人必有过人之处,或是能力很强,或是情商很高。不管怎么说,能够脚踏实地做成事的人,就算是靠谱。但是,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不成功,说明他身上有某种缺点或阻碍,或是自负,或是懒惰,或是贪婪等等。而这些都是导致一个人不靠谱的特征,容易耽误事,所以不可轻信。结语:《论语》曰:“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要守信,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处世悬镜》云:“厚者成”,厚道的人终究会有所成。做人厚道,说话算数,能够做成事情,就是一种靠谱!人一定要忠实、诚恳、稳重、朴实,然后再要求他的智慧和才能。有的人,不忠实、不诚恳、不稳重朴实,却富有智慧、才能,像这样的人犹如豺狼一般,不能让自己靠近它。所以说,“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一个人靠不靠谱,对照以上2点——言辞朴实、能做成事,立马见分晓。靠谱的人,常有这2个特征,大家不妨自我对照一下!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