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了一句话,这句话可以激动人心,读懂这句话让人智慧深刻非凡,真正理解后自己会感觉天才无比。
这句话就是“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对于这句话“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理解,人们各有千秋,我看过一位热心网友的留言,让人深刻,他是这样留言的:
在下新人,发表下对于“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句的看法。有不正之处请各位前途辈指出!道是一种永恒,也是一种运行规律!是宇宙自然的总规律,而人只是自然的派生,整个人类不可逃出这个范围,在这个世上,有许多奥妙,这也算是道的派生,具体化吧。玄之又玄,如鸟要飞,飞机也要飞…他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找出的这个联系,也就是众妙之门的妙!现今的仿生科技是此句的活生生的例子。大智若愚、大奸似忠、大巧若拙、同名而异出!名、形、行为同,而各事物的联系就是众妙之门了!请各位前辈指正探讨!
这位网友的留言,说明了他对“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正感悟至深,但不同人对《道德经》的理解不一样,一千个人对老子的思想有一千个看法,我们今天就深入的来分析。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的“同”与上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的“同”意思一样。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的“同出”指虚无和实有二者都是出自同一个东西(或同一个来源),而这个东西就是道。
很多人会问道在哪里?
道就在“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句话之中,现在我们知道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其实原版是老子讲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在这里都可以一网打尽,因为在老子的时候已经提出“网”的概念,所以“网”即“道”。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话译为现代文是:
由虚无和实有为特征的道,其实是深奥而且难懂的,同样由道的虚无和实有的异化作用中,所形成的万千世界既深奥又难懂,而且各具特色。
我对“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话的理解有两重意思:
一是指“道”的微妙的变化,是不易被一般人所察觉、识别的变化;
二是将“道”的智慧和计谋隐藏起来,从而促使事态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其中的微妙变化是不易被人察觉的。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道家的智慧之处,从老子的智慧谈中,更能看懂人生。
老子的《道德经》是世界经典中最短的一本书,用A4纸五六张纸就可以打印出来的最薄的一本书,也仅仅只有几张纸的内容,但是《道德经》的魅力又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本书,最厚的一本书。
《道德经》的历史长到什么程度呢?
读老子的《道德经》你可以回到多年。
几千年来,解读《道德经》的书成千上万,还没有把“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全部搞懂,这大概就是《道德经》的魅力之处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