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读后感道德经道经middot第二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11/25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zd/190915/7465523.html
道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的人都能认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丑陋的存在。都能认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为恶的存在。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这是永远不变的——恒。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读后感:

当人能够判断是非好坏后,万物在人眼里相对的好坏就出现了。每个人看到的事物表现出来的喜好厌恶,事物在那个人的眼里就打上了标签了,那个时候的事物好坏是非都是你自己眼里的,所有判断都带着自己的情绪在里面。每个人眼里的不同,产生的差异就有了矛盾的存在,因此事物在世人眼里也就有了好坏是非差异,但事物往往又不会因人的情绪而转移本性。自然而然无为而治是顺事物发展规律进行的,不会过多的掺太多情绪在事物的发展过程,而现实中不可能出现不融入情绪的发展事物。什么事物的发展有人参与就会有人为情绪的引导。圣人不出的原因也在此,看透事物顺应事物自身发展规律引导事物发展,在此过程中不因情绪对事物发展产生影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免责声明:图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梦了红尘,古今多少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6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