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中ldquo服rdquo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11/17

《道德经》中使用了4个“服”字,出现于三个章节之中,分别是“服文彩”“美其服”和两个“早服”,其中“服文彩”和“美其服”的意义比较单纯而明确,都是衣服的意思,“服文彩”指衣服华丽,“美其服”既有穿漂亮衣服的意思,也有满意自己衣服的含义。

而“早服”的含义,就比较复杂,必须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早服”,不可能像某些专家所说的那样,是什么“造作准备”,“造作准备”能达到“重积德”的目的吗?

第59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把“早服”强调为属于“重积德”的大事,并且只有达到“早服”,才是“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这一切都是在“治人事天”,前后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晰明确。

可以看出,老子认为“早服”是做人的基础,是进步的阶梯。只有达到了早服,你才能成为上士,上士进步而成为圣人,圣人才能够治国以正,有德者民咸服之。

要达到“早服”,就必须“治人”。“治人”,强调了个人修身,提高道德品格,即所谓的修道。“治人事天”就是个人能够自觉地改造自己,应该遵循“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原则。以善人为师,以不善之人为资。社会事务上举低抑高,德善德信,“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治人就是改造自己,“治人事天”就是以天道之德为标准改造自己。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那么就会有改造自己的主观愿望和行为。老子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治人事天”是做人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是做人的根基,是成为上士的基本要求。对这样提高道德修养,完善自我品格,提升道德水平的行为,老子称之为治人,孔子叫修身,孟子叫养气,王阳明叫知行合一,毛主席总结为改造世界观。这就是圣人思想一脉相承,英雄所见略同,圣人所见亦同,同于道也。

(参见《老子天道论》)

肖起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