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走进河北承中百姓论道直播间,我是文芳,学《老子》悟大道,开启人生智慧门,让生活幸福,让人生精彩!生活中为什么会有喜怒、哀悲、忧恐,常常絮绕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很无奈呢?听听《老子》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今天我们研学《老子》第十三章惊恐患难全在为私身。我们邀请到了李高峰老师与我们共同研学,李老师您好!
乙:大家好!
甲:李老师下面就请您解《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这句经文。
乙:好的。《老子》以问答的形式提出了“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下面原文老子对第一句的“宠辱若惊”进行问答。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我们先来看关键词:
“何谓”:什么是、怎么称。
“宠”:宠崇、赞封。
“为上”:增光、得意。
“辱”:耻辱、斥责、批评。
“为下”:失彩、失意、耻辱。
“是谓”:这就是、这就叫。
“宠辱若惊”原文意思是:把受到宠崇示为增光,把受到斥责视为耻辱失色,得到封宠若惊而喜,失掉封宠若惊而慌,这就是宠辱若惊。
甲:这句话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人都爱听好话,当受人夸奖表扬时就高兴,相反受人批评斥责时心情低落不悦,是这样吗?
乙:是的,一般常人都是这样。
甲:那这句“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若身,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怎样理解?
乙:好,我们先把这句话的关键词弄明白:
“贵”:感受格外沉重。
“大患”:大患大难。
“若身”:降身。
“为吾”:因为我。
“有身”:有欲身、受身、报身、自生身。
“及吾”:如果我已经达到。
“无身”:无受身。
“吾有何患”:我有什么能受到患难。这句经文的意思是,什么叫看重如大患大难降身,我们所以有大患大难降身。是因为我们有自私的身。如果是我们无自私的自生生身,我们又何有其能受患难的说法和有受?因有我私欲身而导致行为和生受宠辱若惊、大患若身。欲身、受身、报身、自生身,皆因欲识而生,战争年代有人中弹鲜自出,不知时照跑不误,而当有人发现告知时马上就倒下不能行了。圣人无受识身,名法身、永不坏身。同样一件患难事,但由于人的境界不同而所受和反应差异甚大,开国领袖能胜似闲庭信步,现在出现有小孩全身无痛,原因就在无欲识。
甲:李老师接下来是本章最后结尾句:“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汝可托天下。”请您继续为我们解读。
乙:我们还是要把一下关键词弄明白:
“贵以身”:贵重自身行为。
“若可”:方可能。
“寄”:暂寄。
“爱以身”:尊爱自身般的。
“汝可”:就可。
“托”:托负、承担、久治。“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这句经文的意思是,因此,能贵重自己的行为身为天下负责,方可有资格暂寄于天下;要以天下为己身的要求自身行为,方有可能得承天下的暂寄和长托。“爱以身为天下,汝可托天下。”这句经文意思是,尊爱自己的身心般的对待天下,方可长期托负掌握天下。要以天下为己身的要求自身行为,方有可能得承天下的暂寄和长托。说明君王欲以久治天下,必以天下为心为身自正自重自爱,才能得以天地人助而不乱、不亡、不失,否则必定持而不得、固而不牢、气数自尽。甲:李老师,通过您这样细致的讲解,我明白了原来人之所以有患难是因为自私的身,我欲的身,如果放下自私身,欲识身,就无患难的身。君王治理天下,必以天下为心为身自正自爱自重,才能得以天地人助而不乱、不亡不失,从治于政,成效于俗,以天下百姓安宁一方,以百姓心为心,以人为本。那李老师今天就研学到这里,感谢您详细的解读(不客气)小百姓悟大道,开启人生智慧门,下次承中文化百姓悟道直播间我们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