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佛门傅大士为道德经写的一首禅诗,充分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6/3
白癜风可以冶的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儒释道都是治世之学,说儒学是治世的,道、释是出世的,这是世人不懂道、释,或者为了否定道、释,而对道、释的误解。

道学“治大国若烹小鲜”,佛学“佛法在世间”等等,哪一个不是治世之学?

儒释道是一体的,但是,他们又是有次第的。儒是小学,道是中学,佛是大学。

儒学的对镜是为那些不能够理解生死的小学生说的,只是简单的告诉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道学是为那些能够理解世界的中学生说的,道学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如何起源的?世界如何能够天长地久?等等。

佛学是为那些能够理解生死的大学生说的,世界是有生命的,生命是如何循环的?等等。

只有真正懂得了道、释,才能更好地掌握治世之学,确保人类社会的治理天长地久,永不偏航!

傅大士,公元——,南北朝时东阳郡乌伤县人,即现在的浙江义乌人,本名傅翕,字玄风,号善慧,唐《续高僧传》又称傅弘、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

傅翕大士,可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被称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和被称为梁武帝帝师的宝志(即志公)大师,并称为梁代三大士。

傅大士能够与达摩祖师、志公大师齐名,可见傅大士也有着同样的修为,据百度百科介绍:“傅大士在佛教史上,被尊奉为西天东土应化圣贤,列在志公之后,天台智者之前。”

据《景德传灯录》记载,在傅大士临终前有人问:“诸佛涅槃时皆说功德,师之发迹可得闻乎?”傅大士回答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及傅普敏文殊,慧集观音,何昌阿难,同来赞助故。《大品经》云:有菩萨从兜率来,诸根猛利疾与般若相应,即吾身是也。”言讫趺坐而终,寿七十有三。

傅大士所说的第四天,即兜率天,也称兜率陀天,据于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之上,故称第四天。

南怀瑾先生对傅大士极为恭敬尊重,说傅大士“见地超人,修行真实,虽游心于佛学经论之内,而又超然于教外别传之旨,如非再来人岂能如此。”

傅大士作品很多,曾写作了多首诗偈颂文,以阐释佛理禅意并普劝世人,主要传世著作有《傅大士集》,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是《心王铭》和《还源诗》,这两篇作品在傅大士的百度百科词条上都能找到。

这里说的是傅大士的一首禅诗: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很显然,这首禅诗是傅大士根据《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而创作的,说的也正是《道德经》的内容。

那么,身为佛门居士的傅翕傅大士,为什么会说起道家的《道德经》呢?

因为在中国的三国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思想正处于儒道佛三家并存,但还未完全融合的阶段,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原来儒道佛三家是承前启后、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

傅大士明确地指出,儒道佛三家本来就是一体的,只有实现三教的融合,把佛教建立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弘扬佛法,儒道也需要以佛教的智慧解脱作为出世的终极目标,才能更好地入世。

简单来说,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需要以天命作为形而上的基础;老子的道就是比天命还要高深的形而上,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是宇宙天地产生之前的存在,用道家的智慧,就能更出色地做好儒家的修齐治平;而佛家的本体,比道家的道还要空无,是绝对的真空,最终真空也空,用佛家出世解脱的大智慧再来行入世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真正地利益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的慈悲济世、普渡众生。

这就是傅大士所倡导的三教合一,在楼颖所著的《傅大士录》中也有明确记载:

大士一日顶冠、披衲、趿履,帝问:“是僧耶?”士以手指冠。“是道耶?”士以手指履。帝曰:“是俗耶?”士以手指袖衣,遂出。故今双林寺塑大士像,顶道冠,身袈裟,足趿履,仿此迹也。

南怀谨先生曾说:“傅大士以道冠、僧服、儒履的表相,表示中国禅的法相,是以‘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学为中心’的真正精神,配上他一生的行径,等于是以身设教,亲自写出一篇三教合一的绝妙好文。”

由此可见,傅大士以《道德经》的道来解释佛家的本体,或者以佛家的本体来理解老子《道德经》的道,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因为佛道两家所说的本来就是同一回事!

传世版本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根据战国郭店楚简、西汉马王堆帛书甲本和乙本,《道德经》的原文中是没有“周行而不殆”一句的,只有在晚于马王堆帛书乙本的西汉竹书中,才出现了“偏行而不殆”,可见“周行而不殆”是在西汉时才加入到《道德经》的,并不是老子《道德经》的原句。

综合老子的《道德经》和傅大士的禅诗,就可以清楚地理解到,在宇宙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无形空空、寂兮寥兮的,而宇宙天地万物都是这个东西所生的,所以这个东西是宇宙天地的母或者主,对天地万物都有着生生不息的作用,又因为这个东西是“先天地生”的,是在天地之前、宇宙之外的,所以这个东西不会像万事万物一样随着四季而变化。

从傅大士的这首禅诗中,可以清楚地领悟到,这个东西即是《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是先于宇宙天地而存在的道,是先天地而生的道!是先天的道!

先天,是佛道两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如全真教王重阳所说的“有人能悟未生前”,先天指的就是事物的未生之前。

正因为先天指的是事物的未生之前,而宇宙天地万物和人类,都是已生之后的东西,这就是先天与后天的区别!因而在天地之内是找不到道的本体的,只能找到道对万事万物的作用,所以才说道的本体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是虚无缥缈、寂兮廖兮的,是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

先天的道存在于宇宙天地之前,当然是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的,是不会随着四季变化而改变的。

先天的道生了宇宙天地万物,又生生不息地作用着万事万物,所以《道德经》才说“可以为天下母”,傅大士也说“能为万象主”。

根据傅大士对《道德经》的完美解释,就可以肯定地说,所有把道说成是客观规律、自然法则、科学定律,或者把道解释为自然之道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另外,在西汉时被加入到《道德经》的“周行而不殆”一句,也是很不恰当的!因为先天的道是“无形本寂廖”的,是圆满不动的,怎么会周行呢?能够行来行去的、循环往复的,一定是后天的东西了,对不对?

那么,“周行而不殆”是不是指道的作用呢?道不就是对万事万物都有着生生不息的作用吗?

其实,这样的理解也是不对的,因为《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从“有物混成”到“强为之名曰大”,所讲的都是道的体,并没有讲到道的作用!在《道德经》中另有专门的章节是讲道用的。

而且,就算要讲道的作用,“周行”这两个字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无论是“周行”还是“遍行”,都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循环往复或者轮流行一遍”的意思,这显然是不符合《道德经》原意的!“道生万物”这个观念,指的是道同时对万事万物有着生生不息的作用,并没有“循环往复或轮流行一遍”的意思,所以在《道德经》的原文中,不应该加入这一句。

很显然,傅大士的这首禅诗,所说的就是《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内容,都是对道的深刻阐述。

同时也证明了,佛道两家的理论是相通的,如果再从致用的角度来看,儒家讲究仁、义、礼、和,道家讲究抛开自我、看清真相、恰当适宜、利人利己,佛家讲究大慈大悲、利益一切众生,其实也都是一样的,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无非在侧重点和程度上略有不同而已,但也只是对不同的人而用了不同的说法,其实质内容依然是一样的。

这就是,傅大士要以“顶道冠,身袈裟,足趿履”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原因。

如果能够领悟了傅大士的这首禅诗,就可以用道家的理论境界作为入门,向下可以凭智慧入世而做人济世,向上可以出世修了义之教直至开悟解脱。

1、万物皆数:数学是物理学之父2、《道德经》在说什么?3、老子《道德经》中对市场经济的批判4、毛泽东为什么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5、《道德经》之建德若偷6、治大国若烹小鲜7、为什么我们读不懂传统经典?8、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是什么意思?9、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1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1、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2、宇宙大爆炸理论是伪科学!13、唯物主义是世界上最大的邪教

(来源:心慧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8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