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学习笔记道德经之老子其书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7/5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道德经全书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编,值得注意的是,老子在著书时,并没有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亦无分章,《道德经》的命名和分章皆系后人所为。

道德经之所以叫道德经,是因为第一章的开头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前三十七章又被称为道经,而第三十八章的开头为“上德不德”,故自第三十八章起,被称为德经,此外,在《道德经》中,道字一共出现73次,而德字出现41次,出现次数较多,《道德经》的名字,大抵来源于此。在唐朝时,《道德经》的名字才被正式确立下来。

虽然《道德经》的名字是后人赋予的,但道和德无疑是与众不同,也是老子想要说明的。那么如何理解道和德呢?道,就是道路的意思,所以道就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去论述方向目标、规律规则和边界底线。而王弼曾说:“德者,得也”,可以说拥有道的人,便是有德之人,正所谓道是体,德是用。孟子也曾说过,万物莫不尊道而重德,由此可见道和德是密不可分的。

《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有人说,《道德经》是一本哲学书,因为它阐释了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认为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道孕育的,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老子还提出知白守黑,这也是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有人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其中反映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思想。比如“以道佐人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报应)。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善于用兵的人达到目的就可以了),不敢以强取。果(达到目的)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很快消亡)。”,再比如“夫兵者,不祥之器,物(众人)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古人认为左阳右阴,阳生而阴杀)。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当然后世很多军事名言也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比如孟子提出的“善战者,服上刑”,意为好战的人应当接受最重的刑法。再如《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者善也”,指出不通过交战而能降服敌人,才是最高明的。还有人说《道德经》是艺术创作方法论甚至是一本烹调书。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一个道德经的读者都应有自己的体悟。

那么《道德经》是写给谁的呢?可以说,《道德经》应该是写给那些心中应存有大道的统治者和领导者,这是一本凝结了治国之道、为官智慧和人生境界的智慧之书。当时诸侯王是一方土地的领导者和统治者,所以道德经的第32、37、39章就很明显是老子写给侯王的。“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之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自然的归顺)。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天地万物形成之初)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顺应自然不随意妄为而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为的)。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自生自长,自我孕育)。化而欲作(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昔之得一(道的别名)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推广言之),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失败、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故至誉无誉(最高的称誉是无需称赞的)。是故不欲琭琭(玉石的华丽)如玉,珞珞如石(石块的坚实)(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虽然《道德经》是写给统治者的,但我们普通人亦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因此显然《道德经》也是我们的人生智慧之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