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学问之大权威之高
老子时任周王朝守藏史。在古代,文化是象征国家统治的神器,是凝聚政治力量的图腾,能够掌管国家文化精神的传承,说明老子的学问之大。大致相当于现如今的文化部长,位列大夫之列。
与老子差不多同时代的孔子当时学术地位如日中天,空前绝后,尤问道于老子,且说:“吾见老子,其犹龙也”,可见老子的权威之高、学问之大。
那时候老子厉害的是学问威望,不厉害的是实权。彼时周王朝式弱,天子式微,更别说周朝的大夫了。
在华夏文明中,隐者潜意识里被看成是天的信使,某种程度上,具有无限权威。华夏几千年的王朝更替,无论是神话传说、小说,还是历史记载,隐者都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古往今来,“隐者”都极受政治家重视,地位也极高。
孔子问道于老子,说明老子在学术界应是著名的隐者,在学术界的地位相当权威。
老子所处的时代
老子在他所处的时代,于学术界的地位,就相当于当今科学界的爱因斯坦;老子对于政事,就相当于爱因斯坦对于商业,可能没兴趣,可能没机缘或客观条件不允许。
老子的话怎样具有全面的说服力呢?
他所说的圣人,众人悦服吗?这个圣人也可以看成是老子设定的人主、国君的追求或定位。
当时的精英阶层,都在求道干政,力求匡扶天下。可结果却是陷于利益权谋的泥潭以致于祸乱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就说你们这些所谓的最牛的人,不都是要求道济世吗?既然你们都要探求道,那我不妨就给你们讲讲什么才是真正的道!
当时,老子在百姓心中应如精神信仰支撑,国之元老,国之象征,心中的太阳,也相当于周朝的守护神。大厦将倾,精神支柱再没了,苍生百姓,如之奈何?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关吏尹喜你们既然要求道,那就教给你吧!传给你们我的“道”!
3老子撰写道德经的立场
为什么你们要听我的?因为这不仅是天的意志,更是生天之天的意志。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是“神”的意志。不信!我就告诉你们神是怎么做的。
道德经就是从道生天地的道理出发(你们看看道是怎么生天地的,你们要想达成人生至高理想境界,难道不该效法道吗?),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的终极追求是什么?最高处又是什么?无外乎就是向天、神、圣看齐,以至成为天、神、圣。
老子站在第一因、唯一的真理的立场探求安邦定国之道。所谓真理,必然具有:
(1)唯一性既然是真理,一定只有唯一的一个。如果有第二个,还如何能称之为真理呢?
()普适性真理一定是普适通用万能的,没有任何局限性的。
从人生本真意义的角度而言,所有的人,可以说都在探求真理,只不过途径不同而已。无论是哲学家、物理学家,还是生物学家、宗教家,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追索唯一之真理。因此真理一定兼具唯一性和普适性。老子讲的道就是唯一的真理、就是第一因。
既然为真理、常道,美丑善恶高低贵贱皆可适之,皆可用而利之。
认识道犹如登山,所处高度不同,景色互异而已,实无对错是非之分。学习研究道德经,也就像攀登一座高山,爬到不同的高度,看到的风景自然也不同。故不应党同伐异、妄自尊大,亦不宜妄自菲薄。
假设悟道、得道、证道的过程就似登山,那么登顶就是圆满。“度人以自度”、“不善人善人之资”的内涵可以反映出你若想行道、修道,那就必须替天行道,也必然是替天行道,当你在行道时,也便是天在行道了,也即是真正的天道,也便是天道的本真,“替”只是天道的一个方便罢了。
所以天道即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即有无尽道、无量佛、仙、神,即是如此。故说:众人皆是神,众生皆是佛。所由皆如是。
修道的高度不同,行使天道的职能自然有所差异。
而那本真的天道并不限于顶峰,而是整体。行道之人皆是道。当你到达顶峰获得圆满,证得真道,你便是道,道便是你。道便是你,即证道圆满而无我、无你、无他。即无分别。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道德经即一同寰宇,即因它是站在真理的立场点化苍生。
4老子撰写道德经的动机
老子希望“圣人”效法天地,回复天性(人性即天性),回复、回归真我。圣人执道施德,人与自然(天)和谐共存,百姓安居乐业,天人合一。
如何与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长期和谐共存,是老子通过道德经给出了解决人类终极问题之策。也是在我们人类认知范围内所能理解的唯一途径。科技,就是从潘多拉魔盒逃出来的魔王,科技作为主要的生产力进而演变为主宰人类的生活方式,即是祸乱之源,灭亡之道。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技,作为认知世界观的一种工具,应极其谨慎有限度的使用。
老子著述的目的即是劝诫少私寡欲,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从根本上说,这才是契合天道的人生观。
某种程度上,科技已经成了穷奢极欲的产物。贪欲就是催生科技的真正主要源动力。
“尊儒崇道”发布生活、工作实践感悟,长按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