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本章提要
本章用“有私”和“无私”之间的辩证关系来说明“道”中存在的辩证关系,进而说明“无”与“有”之间的关系。
中医.新解
天长地久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天地虽然能长久存在,也在不断地变化,但都是顺其自然而已。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有如滴水石穿一样,也是一种自然发展的结果,所以这些变化并不是有意而为,不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故可称之为“不自生”。假若人为地破坏,大自然必然会予以报复,这种报复就是天地对自然的一种修正,天地一定会对抗所有的逆势而行,使其“不自生”。只有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变化,才能得以“长生”。所以这里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圣人治理国家,首先需要“无私”。所谓“无私”,这里说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后其身而身先”,即放弃“小我”才能得到“大我”,为了百姓的利益可以舍弃自己利益的人,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才能成就“大我”。二是“外其身而身存”,即只有“忘我”才能“有我”。也就是人民心目中的圣人,都是那些一心为了百姓而忘我的人,这样的人,人民才能永远记住他,才会“有我”。
本章从天长地久这样一个现象,来说明治世、为人的要点是什么,也再一次论述了“有为”和“无为”之间的差别。“有为”和“无为”都是“为”,“有为”是以人的意志为中心进行操作,由于阅历和认识的局限,往往会违背自然规律;“无为”是以自然为中心操作,这样就是顺其自然。
比如古代鳏禹父子治水的故事,他们都利用了土能克水的特性,看起来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鳏使用堆积土来防止水的漫流,即使用壅塞的方法,与水进行直接对抗;而禹采用挖土开渠以引导水流,即使用顺势疏导的方法。结果鳏的办法越堵洪水越泛滥,而用禹的办法不停地疏导,则借洪水之势而安全流走。这对统治者来说,也有借鉴作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购买途径
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京东、当当等各大网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