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稿约中华老学稿约版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24
白癜风治的好不 http://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

《中华老学》稿约

(版)

中华民族复兴需以中华文化复兴为前提。中华文化的根基在先秦,因而中华文化的复兴当深耕先秦文化。易学、老学、孔学在先秦与后世都具有文化的典范意义,其中老学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复兴离不开老子思想的阐扬,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继承、发展和创新老学。

中华文化的振兴则更应当立足于现代化社会处境,古为今用。老子作为中华上古文明的集大成者,也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自汉代起,道家文化的发展为老子文化注入了新的创新活力。

老学,老子之学说也。

它包括老子自身的思想,战国以来历代学者对《老子》注疏,也含摄历代自官府到民间对老子思想的推崇与践行,同时也观照老子文本及思想在海外的接受情况。

《老子》(或称《道德经》)一书自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始,至汉初“黄老之治”大行其道,学《老》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魏晋玄学大兴,《老子》作为“三玄”之一已然成为当时“越名教而任自然”生活态度的思想资源;隋唐时期重玄学为士人推崇,此时老子学说得到成玄英等人的进一步阐发;宋元时期,三教融合的时势推动着老子思想与儒佛两家的对话与吸纳。明清时期,心学与考据之学的兴盛,进一步推动老子“理身理国”思想的传扬。

而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又带来老子研究的新视角,严复等人援西学治老学,别开生面。

当代,熊铁基、陈鼓应、许抗生、詹石窗、王中江等学者推出诸如《中国老子学史》《道家文化研究》《当代新道家》《老子学刊》《老子学集刊》等一批优秀的期刊与史论著作。

如今,从历史、文学、政治、军事、科技、养生、生态视角来研究老子的论著层出不穷,各种注释、解说以及重编《老子》的著作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简而言之,老学俨然已成为一门精深的专门学问。

再者,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老学正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因此,老学虽是源于中国的,但老学造福的却是世界人民。

为进一步发扬老学,光大老学,张扬老学故乡的研《老》成果,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厦门大学老子道学传播与研究中心、江西宜春崇道宫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华夏老学研究会”。

本研究会既本着传承创新的诉求,致力于老子思想的社会传播,团结海内外老学爱好者共同传播老子思想,让老子的智慧能够普照天下苍生;又本着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努力将老子道德学说能够融入世界的主流话语中去,参与到“和谐世界”的建构中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提供思想资源,以此为目标开展学术创新。

本研究会以《中华老学》作为海内外老学研究学者的交流平台,开展有关《道德经》文献的整理出版、《道德经》章句校正,《道德经》文化传播等工作,殷望诸道友共同本着“美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精神来共同研析《道德经》,来传播老子智慧,尤其是探讨在当代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有效地传播老子思想,正本清源,发挥老子思想在促进身心健康、人际和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我们也期盼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各团体机构能够加盟到这一行列中来,群策群力,让各位道友在传老子之真的过程中,既能实现幸福自我人生,事业兴旺发展,又能促进社会和谐,发扬民族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安宁。

让老学能千秋万代惠及天下百姓!

(来稿规范附后。)

华夏老学研究会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江西宜春市崇道宫

厦门大学老子道学传播与研究中心

年7月22日

来稿规范

本刊正式确定为半年刊,以当前国际流行的开本印刷,每年5月、10月截稿。本刊注重学术性、知识性兼顾普及性,力求雅俗共赏。欢迎专家学者赐稿,中英文均可,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本刊所有文章均为作者研究成果,文责自负,不代表编辑部观点。

征稿方向:

本刊是专业性研究和传播老子及其《道德经》的学术期刊。

征稿栏目:

1.老子生平及其治国、养生、文学、艺术等方面思想研究

2.《道德经》的版本、章序及其流传研究

3.《道德经》章句研究

4.《道德经》思想体系研究

5.《道德经》历代注疏文本研究

6.《道德经》的海外传播研究

7.《道德经》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8.《道德经》与儒释道关系研究

9.《道德经》研究成果推介

10.其他与《道德经》研究直接相关的方面

来稿规范:

论文题目、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通讯地址(含邮箱和手机号码)、正文等项内容均应书写清楚,论文字数一般控制在字左右为宜。引文务必核对原书,格式为自动生成的脚注,以①②为系列标记,每页重新编号。此外,每位作者都应明确注明自己所用的《道德经》版本,建议使用有代表性的权威版本。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引证一律采用页下脚注,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二、具体注释规范与示例

(一)中文注释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年,第43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年,第11-12页。

2、析出著作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年,第-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第页。

3、著作序言、引论、前言、后记

示例: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北京:人民出版社,年,“序言”,第1页。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年,第2页。

4、古籍刻本、影印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影印)页码。

示例:   

《太平御览》卷《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年影印本,第3册,第页下栏。

管志道:《答屠仪部赤水丈书》,《续问辨牍》卷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年影印本,子部,第88册,第73页。

5、期刊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示例:

叶明勇:《英国议会圈地及其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第2期。

6、报纸

标注顺序:责任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示例:

李眉:《李劼人轶事》,《四川工人日报》年8月22日,第2版。

《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致外交部电》,《民国日报》(上海)年8月14日,第4版。

7、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年,第67页。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年6月,第9页。

8、转引文献

无法直接引用的文献,转引自他人著作时,须标明。

示例: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年10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年,第页。

9、电子网络文献

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示例: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年8月16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