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仰泳的海星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儿子,穿着裙子去上学》引起不小轰动。据文章:儿子:爸爸我想穿裙子!
我:嗯,为什么呀?
儿子:因为凉快,而且漂亮。
我:可我们家没有裙子啊。
儿子:那可以给我条吗?我想自己挑。
我:嗯,那我们回去问问妈妈的意见吧。
我和老婆商量后觉得:既然他想尝试,那OK啊。晚上我们就带着儿子去商场,让他自己挑了一条裙子,中间他妈妈还挑了几条,儿子觉得丑...到了学校,门卫...班主任...外公外婆...我和他妈妈不批评,不反对,不支持。
很多网友留言:
文章挖得太深刻了,值得看。
为什么不早点见到这样的文章。
感谢你的阳光。
一篇不错的文章,有内容,有见解,不附和,不跟从。
大部分都称赞作者的“勇力”“开明”。也包括我。但如果是自己亲身碰到了,我们仍能如此淡定吗?
我还是想从《道德经》汲取一些道理,分析分析。我会想到阴阳理论,这个阴阳理论,高于生活不上,不是思想龌蹉者所指的那个“阴阳”。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孔子《易传》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本文注:易就是道,两仪就是阴阳)。
以《道德经》为首,认为道高于物质之上,是一切一切的本源。道生一(太极),一生二(一阴一阳为二),二生三(单阴、单阳为二,阴与阳交合为第三态),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所以一切,都可以分阴阳,都有对立面,比如,有高就有低,有胖就有瘦,有向阳就有背阳,有里就有外,没有任何东西只有里面没有外面...一切概莫能外之(一切都无法逃脱阴阳之理),世界上最小的东西是什么?用中。国。古人的话是“其小无内”是为最小,“其大无外”是为最大的东西,大到没有外面了。
世间万物负阴而抱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没有单阴独阳的事物存在。脾气极大的人,脾气大可用阳表示,脾气极大的人,也有温柔一面,有些脾气大的人会晕针、晕血,或是特别怕老婆,怕母亲,表现出比任何都有阴柔的一面。
人们常说“手无缚鸡之力”,母鸡是最温柔的,但为母则刚,为了保护小鸡,母鸡可以与老鹰干仗,可以把狗追到满街跑。如果温柔是阴,则刚硬为阳,再温柔的母亲也有最刚的时候,这是阴中有阳。
每一个人,不管是从性格上,还是认知上,都不是%纯粹的男子气概或女人气质,每个人都是同时带着不同程度的男气或女气,任何人皆如此。
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经历过不同的认知阶段,大体上,任何小孩子,不分男女,在孩童时代,是没有性别意识的,对于刚刚会说话阶段的孩子,父母会用更鲜艳的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个是可以的。但这个阶段,是很短的,在几乎稍纵即逝的这个阶段过后,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了。
阴阳互变,物极必反,这个性别教育,要适当,合理。
几乎每个孩子在这个阶段,对万事万物都是无比好奇,好奇不代表真正喜欢,哪怕是喜欢,也不代表是有意识的,清醒的认识。
小树长成大树,需要适当削剪,这是常理。
所以,当“儿子穿着裙子去上学”时,先别急着解放思想,适当的引导,是必需的。耐心长期的观察,也是必需的。如果经过长期的观察,孩子真的就是喜欢,那当然是应该顺其自然。而不应该草草地,毫不干预地去“不批评,不反对,不支持”。
你说呢?
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