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习讲授《道德经》七八年时间,我自己总结的学习道德经六步法:
第一,把每章背过。
因为本身,每章文字就不多,就二十章与三十八章文字多些,就一百五六十个字。学习的时候,先把生字词认识,注音。不然,你不认识它,生字词它就不认知你。
每章多读几遍,达到能背诵,朗朗上口的效果。这个时候就可以不看书,边诵边思。没记全也不要看书,继续背诵下面的段落。最后再整体看自己没记清的地方。
道德经文字凝练、优美,工整,逻辑分明,又朗朗上口,值得背诵。
第二,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在学的这章大意讲一遍。
可以先看学习别人的字词注解与章节翻译。看完后自己理解,再边背诵边得其意。然后自己讲,把大意先讲出来,进而写出来。有时间,校对推敲下。
不要嫌麻烦,因为只有这样,道德经的思想才逐渐迁移到你的脑子里。
从外在别人的思想,逐渐成为你个人的认知。
这是惊险的一跳,你自己不讲不知道自己明白了没有,有的可能看似心里明白,但说不清楚,还是不明白。
说出来,写出来,那是你自己的。无论如何不好,都无所谓。
爱因斯坦还有五个小板凳。给老师交的是最好的,家里还有四个更差的。
第三层,用你的人生经验和知识来理解道德经。
有了对大道的理解与认知,背诵过了,大意也写出来了。就用自己的经历与事情来印证。有些时候会恍然大悟,有些时候,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但对经文的理解,慢慢能达到得其意而忘其形的地步,不着文字相。
理解这一章究竟在讲什么,进入意义的阶段。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自己在以往的生活工作中遇到没思考清楚的问题,能看到事物的背后,并且脱出来,跳出来,离于事,去分析究竟是个什么事情(老子叫得一),为什么发生,自己当初怎么认知的,如果再遇到,我该怎么办。
有的得到解答;有的有了同理心;大概明白了,但还不透彻;有的彻底悟了,有愉悦感,且欣欣然,下次一定要怎么办。
这是一个自我证道--悟道的过程,也是走向自己心灵深处,琢磨与悟的过程。
第四层,知道《道德经》这一章在全文的位置及其他章的关系。
老头翻来覆去讲重点词句,也就那么十几个。如--道、德、自然、无为、无不为、柔弱胜刚强,有中看无,无中生有,有无相生,有生万物,功遂身退,光而不耀等。这些词句在前后章节总有关联,而且在递进,一层一层的。如“不争”,在第3,8,22,68,73,81章都讲了,都关联地看一下,会有系统收获。
学习老子思想,就得前拉后扯。前面的没学懂,无所谓,找到喜欢的,好懂的学。比如第一章,就是最难的一章。老子在第二十五章才给道起名字(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才总结大道的存在形态与运行规律(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等等,但在前面就开始大讲大道思想,甚至有些是总结性的,加上是哲学思想,暂时不理解,正常。只要你肯去钻研,去思考,慢慢就会理解。学习《道德经》,莫若啬,就是不断积累,则会在心里发芽,慢慢根深蒂固。
八十一章,虽然每一章,都异常精彩,但只要你学懂、弄通、做实三四十章,你就很厉害了!
学习道德经,一定要前后各章节结合起来读,好多主要词句,总是多次重复。“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在三十四章与六十三章;“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在三十章与五十五章,文字都是一样的。
还有,老子好多地方骂人,你若能找到,并理解他老人家,是个很有趣的事情。
第五层,用《道德经》的思想,指导你以后的生活与工作。
《道德经》流传了上千年,肯定有其理由。有个说法,一直流传甚广的说法,我没有考证,除了《圣经》,《道德经》是世界传播最广的第二本书。
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老子思想的厉害。所以,你学了《道德经》,大道思想,就现学现用。你入行了,道德经的思想也是“甚易知”,也是“甚易行"。
只有在生活工作中使用,道德经的思想才真正成了你的。
学习别人的道,叫生道;自己弄懂了道理,叫道生;用自己过去事情理解,则有道;指导自己的实践,则是把道理的意义彻底做实,进而成为自己的风格、规则与习惯,慢慢则会气质改变。
第六层,尝试把《道德经》讲给朋友听。
给别人讲,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实际长的是谁呢?是那个讲的人。
讲出一碗水,要有一桶水做支撑。越讲,自己越明,且”知不知“,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地方,没理解透的语句,没掌握透彻的道理。
还能帮助朋友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多好的事。
老子讲: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讲给别人,自己先得想明白,才能说清楚,多讲,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己。
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学习《道德经》六法。先背过,其次自己理解每章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过去来证道。把这章学懂了,结合前后章去更系统理解,并用在工作生活中,觉得有些道行了,不怕丢丑,讲给亲朋听。
02从我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