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天下第一,这话从普通人口中吐出来,绝对是一句无知的狂妄之语,但把它用在老子身上,却无疑是一等一的恰当。老子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老子虽说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但《史记》对他有记载,孔子还曾入周向他问礼,唐时他更是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按常理他应该就是一个凡人。两千多年前,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于茫茫时空中不知所踪,却留下一部五千余言的《道德经》(又称《老子》),让世人一代代为之痴狂,让专家学者们一个个为之挠头。古今中外研究老子与《道德经》的著作,如按一字一册计算的话,《道德经》的字数是远远不够用的。老子是人,亦是神。老子羽化登天,由人而神,在仙界自由散漫地注视着人间。他是道教的道祖,太上老君是也。太上老君乃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太清道德天尊也。两千多年来,老子不仅在世俗世界里一直享受着世人的尊重,还在宗教世界里长期享受着人们的供奉。他指引着一双双沉重而零乱的脚步走向远方;他启迪着一个个浮躁而迷茫的灵魂奔向未来。老子姓李,老子讲理;古时,李同理,李者理也。老子一部《道德经》,虽只有仅仅五千余言,却胜过著作万千。虽说单纯从字数而论,老子也太不勤奋了,一辈子就只留下了这么一部著作,而且与其说是一部,倒不如说是一篇。殊不知,世间多少勤快的文人提笔动不动就是万言,乃至十万言、百万言、千万言。但,若论文字的质量,老子真乃天人也,《道德经》里随便挑一句都远胜一般文人的千言万语。老子的《道德经》真乃一部奇书,五千余字不仅涉及哲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文艺学、修辞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还涉及军事、建筑、园艺、管理、医药、养生等众多领域。《道德经》玄而又深,它的研究无疑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复杂工程,非一般人所能为。但,即或尝试着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进行一些粗糙的解读,哪怕只是其中的只言片语,我们依然可以获得诸多的震撼与清醒。“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非宇宙中心,人是否是万物之灵亦值得探讨与商榷。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自身之运势和规律,彼此原本就应该保持适度的距离和必要的敬畏。即使是人的福气与运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也一定有一个定数,过分透支是要付出代价的。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一定要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上善若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水润万物而不言。这世上表面上看起来最弱的往往是最强的,最柔的往往是最刚的。水至柔,风无形,而世界的沟沟壑壑却是因水所致,人亦是被风慢慢吹干吹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美妙的亦当是似水柔情。一个再刚硬的汉子,亦难免会有被柔情所击中而酥软之时。“世界虐我千百遍,我待世界如初恋”,人生漫漫,且以情度之,以柔待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在世人眼里,这世上最长久稳定的是天与地,但世人却没有想到这世上最没有欲望杂念的也是天与地。世人为什么烦恼?人与人之间为什么紧张?说白了就是人有太多的欲望,太多的算计,太多的计较。也许,一个人要想变得强大,就必须学会适时放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人不能逆天而动,凡事要顺势而为。人不是万能的,天道自有其规律。一时一事一地,或有外来变数,但放眼宇宙,人在其中,尘埃一粒,再怎么折腾亦无法改变宇宙之根本。人最终只能去顺应自然,而非去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者必然难逃自然之惩罚。人行天地间,有时与其无谓纠结,不如顺其自然。“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有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人有宏伟的计划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同时千万不能忘了,难事要从容易处着手,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犯的毛病往往是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遇到难事更是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处下手。人行人道应须知,一个人要想走得远,就一定要走得稳。“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人之在世,难免会与宠荣辱患相交集。宠则喜,辱则忧,得则乐,失则苦,原本也很正常,但过于看重荣辱得失,甚至把它看得比自身的生命还重要,那就大错特错了。岁有春夏秋冬,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亦有风风雨雨。人在凡尘,但凡身外之物,若能以平常心待之,甚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皆有一个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物如此,人亦如此。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无论向好或向坏,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积小善可成大善,积小恶可成大恶,积小成亦可成大成。人之一生,只要坚持一点一点丰富自己,一点一点提升自己,最后就一定会看到一个让自己都感到惊讶的自己。一个普通人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可以汲取到智慧与力量的字句,俯拾即是。只是,这些智慧之果是非常需要用生活之水去咀嚼和活化的。天地之间,老子是天人,《道德经》乃是天书。两千余年间,多少名人雅士虔诚地捧着这五千余字皓首穷经,然普天之下却至今无一人敢说已将它真正理解透了,更无一人有胆量宣布已把它真正解读到位了。老子姓李,老子讲理,老子天下第一,此言诚不虚也。(图片来自网络)李芝桂,江西莲花人。迄今已在各类刊物发表散文约两百篇。文章曾用作中考试题和入选《中华活页文选》《散文百家十年精选》及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等。著有散文集《行走微生活》《走丢了的记忆》。《走丢了的记忆》曾获中国图书网、百道网、读书网等专业网站推介;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江西人民出版社亦曾分别将该书推荐为年度适合阅读的10本书籍之一。李芝桂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