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庄子系列庄子的寓言与事实四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2/5/11
文?方诸山人

《齐物论》事迹

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黄氏云“可能且一贯”。二人时代可能。《人间世》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南郭子綦应《徐无鬼》之南伯子綦,亦即《寓言》之东郭子綦。《徐无鬼》南伯子綦曰:“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则与田齐太公田禾同时,田禾《史记》作田和。颜成子游又称颜成子。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人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同时期乃至后世典籍均有记载,可互证。庄子假其人之事以说理,人物绝非虚构臆造。尧问于舜——黄氏云“绝对可能”。史书有载尧禅让舜事,而史书无载此处问对之言辞。则此处言辞或为假托,假托其人之口以说自家之理。啮缺问乎王倪——黄氏云“可能且一贯”。言语中“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毛嫱丽姬非庄子虚构臆造,先秦之书多传。嫱、姬为姓氏,后为女子代称。啮缺、王倪本书中人物关系不乱,所处时代与人物后文有交代。瞿鹊子问乎长梧子——黄氏云“可能且一贯”。言中“丽之姬”或非许由所言之丽姬。《左传》姜姓则称某姜,姬姓则称某姬。且丽姬之间多一“之”字,明显为区别上之丽姬而加者。虽“宫之奇”“专设诸”名字间“之”“设”字前人多辨析其义,而此篇中上章言“丽姬”,此处言“丽之姬”应为区别而设。长梧子则《则阳》之长梧封人,长梧为地名。敬称其人曰“子”,又称其人之官职曰“封人”,若果然,则长梧子与啮缺不同时,晋国丽姬绝难为啮缺、王倪所知。此明言丽之姬为艾封人之子,特意交代人物出处,故知“丽之姬”与“丽姬”所指非同一人也。长梧封人与子牢同时代(见《则阳》)。

罔两问景——黄氏云“寓言”。

庄周梦蝶——乃其自记自梦。

《养生主》事迹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黄氏标“?”疑存。庖丁小人物,史书无载,未必无其人,或者其人真曾发至理之言,庄子敷衍成篇;或者假借其人其事以敷衍言论,寓理于言。且庖丁乃掌管庖厨丁役之人,仅是统称其职务,并未交待其人物姓名。或言“丁”乃其名,而丁有男丁、人丁意,果是其名否,俟考。有从事掌管庖厨丁役之人进言文惠君非无可能。观《左传》诸书,小人物进言国君者甚多,有因此而成名者,傅说由奴隶而为国相,百里奚由五羊皮换得。《庄子》庖丁小人物与他书同例。过分疑古而断然否认史所不载者失之武断,而必以为古书为事实者亦佞古而失之武断,惟在合理推究事件之可靠与否而不武断,则能洞达一二。公文轩见左师——黄氏标“?”疑存。事实当与庖丁同,公文轩或为姓名,依《左传》率多该书一见人物之例,此人亦不假。史书无载,未必无其人。老聃死,秦失吊之——老子必死,事实也,此较《史记》司马迁言:“莫知其所终”更近事实。《庄子》载老子为“征藏史”亦较《史记》所谓:“周守藏室之史”更早且更确切。而秦失他书不见,亦不可谓无其人。《盗跖》“子张问乎满苟得”,子张实有其人,满苟得不见记载,《渔父》孔丘之见渔父,渔父不见记载。《论语》原壤、周任等不见他书记载。老子、孔子接触人物众多,所能一一记载者有限,不可绝对谓无其人。老子是否有此段言论不得知,依托老子死之事实以敷衍说理。

《人间世》事迹

颜回见仲尼——黄氏云“绝对可能”。二人时代相同,问对亦常事,是否曾发此言论,他书不见。《论语·卫灵公》孔子曾言“无为而治”,或许其师徒曾有相关议论。假其人其事以敷衍言论,附会事实以说理。凡涉及孔丘、老子事迹者,大都如此。叶公子高问于仲尼——黄氏云“绝对可能”。孔丘曾游历楚国,亦曾到叶,时代同时。《论语·子路》载“叶公问政”事,是否发如是言论,不得而知,附会事实以说理之例。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黄氏云“绝对可能”。时代相同。颜阖之事非《庄子》一书所载,庄子假颜阖口以说理。其人于《庄子》书中交往事迹,惟东野稷以御见庄公一事,后世混说。而《达生》并未交代是何国庄公,后人有疑卫庄公(蒯聩)者,则与颜阖年代同时。若参照《荀子》而为鲁定公,则《庄子》此处之庄公为有误。除此一事可考辨外,颜阖人物交际事迹未有虚假不实者。匠石之齐——黄氏云“寓言”。匠石当为庄子所知之一木匠,匠为其从事职业,“石”为其名。如师况,师为从事职业,况乃其名。假借其人以敷衍言论,难以否认无其人。《徐无鬼》庄子之口说匠石与宋元君为同时人。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黄氏无说。《徐无鬼》有南伯子綦事,颜成子与之问对,与《齐物论》南郭子綦、颜成子游事除言论外,大体仿佛,盖附会事实以说理之例。南伯子綦与南郭子綦为一人,颜成子游与颜成子亦一人,南伯子綦说:“田禾一睹我”,其人与田齐太公禾同时。

宋有荆氏者——宋国当果有荆氏为庄子所知者,荆或为封地得氏,或因生赐姓。孔子之妻为宋国亓官氏,亓官虽不见他书,不能谓伪造。庄子因荆氏事迹而发感想,敷衍成论。

支离疏者——亦与荆氏同例,实有其人其事,或“疏”为其名,有名而无姓氏。庄子因其事迹而发感想,敷衍成论。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论语》有记载,而狂接舆之言与此颇异,庄子假《论语》事迹以敷衍成文者。黄氏云“绝对可能”。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上)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中一)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中二)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下)

《诗经·陈风》与《楚辞》特点分析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一)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二)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三)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四)

先秦道家划分的新模式探讨

庄子认识的迁变

研究道家哲学树立的认识

庄子生平考(一)

庄子生平世系考(二)

庄子生平世系考(三)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与郭象(一)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与郭象(二)

庄子的寓言与事实(一)

庄子的寓言与事实(二)

庄子的寓言与事实(三)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1(一)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二)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三)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四)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五)

从《文子》《列子》《鹖冠子》道家文学看不成功的文学史构建及文学发展线索的脉络残缺

文学上的言以尽意和言不尽意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流变

浅谈《封神演义》两条主线

《封神演义》的家国天下和派系斗争

《封神演义》同上封神榜的内涵(一)

《封神演义》同上封神榜的内涵(二)

《封神演义》同上封神榜的内涵(三)

《封神演义》商纣王的咎由自取和“女祸论”的偏颇(一)

《封神演义》商纣王的咎由自取和“女祸论”的偏颇(二)

去标签式思维——孔子“无为而治”和老子阐述祭礼

寄赠二百言

游宾川

登西山写怀诗并序

西山遥望并序

玄素道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1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