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能守之。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持:把持,执有。盈:丰盈,满溢。已:罢休,结束。揣:锤炼。锐:尖锐,锋利。莫:不能。遗:招致。咎:灾祸。遂:成功的意思。
持有的东西达到了满盈的状态时,不如就此罢手。锤炼得很尖锐,是不能够长久保持的。金玉堆满家中,没人能够守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自招祸患。功成名就了就退下来,这菜合乎天道。
物极必反老子在这一章集中阐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先秦时期很多古籍中都有所表述,《吕氏春秋·博志》篇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易经·丰卦》: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都会经历柔弱、兴盛、衰亡,天地万物都会如此,更不要说人了!天有什么规律,地就有什么规律,而人必须顺应这些规律!
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这也叫做环流(循环往复)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会有更深的感触。
?物极必反,没有例外。如果某个事物相当好了,还在继续变好,那只能说明它还没达到“极”的状态。一旦达到了“极”的状态,一定会走下坡路!年4月中油宝事件出来后,准备定投石油基金,刚投了2次就不能买入了。
投资最终拼是时间与智慧!
?物极必反,阴阳平衡!老子说过,不论是抽象的道理,还是具体的事物,只要它们能够被指认出来,也就不会是永恒的存在。而在现实世界中,凡是为我们观感可知的事物,也就都是有限的存在,都有出生和死亡的那一天,不会一直存在下去。既然如此,物极必反也就很好理解了。所有事物都会有一个发展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会有巅峰和低谷。走过了巅峰,必然是低谷。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也就是说,持有的东西达到了满盈的状态时,不如就此罢手。按照物极必反的道理,自己的持有达到了丰盈之时,也就会走下坡路了,这时候自己最好罢手。怎么才能确定是极点?
?老子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如果锤炼的很锋利,那么就是不能够长时间保持的。我们知道,一把刀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就是锋利的刀刃,一根针最容易受损的部位就是针尖。都说明了“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道理!
越是尖锐的事物,越不可长久!
原油也是如此:
?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玉都是珍贵的东西,指一切价值很高的财物以及为人所珍视和看中的地位、名声等。即使你拥有了相当多的财富,你能够守得住吗?获得财富是很难的,守财富的难度也不亚于对它的获取。
功成身退是明智之举老子最后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在第二章老子讲过:“功成而弗居”本章可以看作是对这一观点的再一次强调,并指出,功成身退才是符合天道的。同是第二章,老子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在接下来的一章,老子又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由此可见,老子一贯秉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功成身退”之道,而这又是基于无为的思想提出来的,“无为”要求人们功成身退,恰恰是“无为”的表现。“功成身退”是天之道,是从大自然悟得的:百草树木,花开之时何等灿烂,有了果实就会凋谢。硕果累累飘香数里,一旦成熟就会落下。
人应该建功而不居功,打天下而不占有天下。培养孩子而不以此为傲,生孩子而不占有它。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在实现个人价值,建功立业之后,自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赶快隐退,空出舞台让后来人演出。
大道循环不息,事物时刻在变化。在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能有所作为,之后便不一定能适合事物发展的要求。
功成身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轻松。老子不厌其烦的一再申诉这一主张,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人们普遍都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告诫人们,功成之时,即当身退,该罢手时就罢手,切莫因为种种的贪念而引祸及身。
?退步与自己迷惑世界,解惑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