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名曲-快学
GUQINMINGQU
徐上瀛受了宋·崔遵度(一)《琴笺》“清丽而静、和润而远”思想的影响,写成了琴学最重要的论著《溪山琴况》。这部著作是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古琴表演艺术的24个审美范畴,即“二十四况”。二十四况分别是:
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徐上瀛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而提出“二十四况”,并且通过对24个琴乐审美范畴的阐发,较为完整而精到地探讨了古琴演奏美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其中尤为可贵的是,其审美理论的阐述,是以古琴演奏技艺手段为基础,而技艺上的分析又是以其琴乐审美思想为指导,这就为后人研究琴乐演奏的技艺美学提供了非常丰富,并且可供借鉴、吸收的琴乐审美思想及表演艺术理论。在琴乐“二十四况”中,具有理论核心意义的就是“和”。所以徐上瀛在卷首便提到“二十四况”中,“其所首重者,和也”。说明“和”况作为琴乐审美范畴之一,在琴学理论中,具有其他琴况不能替代的地位。这是认识、理解徐上瀛琴乐美学思想的要点之一。认识、理解徐上瀛琴乐美学思想的要点之二,是要把握住徐上瀛谈琴乐审美,从整体上讲,始终是着眼于琴乐的实践,从古琴演奏中的“弦、指、音、意”的相互关系去谈“和”的审美意义。其他各况所谈,也都与此相关。徐上瀛提出,“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合至矣”。藉以说明“和”在琴乐演奏与审美中的不同层次和内涵。(1)和——论调弦、吟揉、音意等之和(兼论本质与技巧);(2)静——论琴音之简静在于调气与练指(兼论品格修养与风格之配合);(3)清——提出贞静宏远为琴度之内涵,并指出气候在演奏中之重要(兼论木质与技巧);(4)远——论想象及弦外之音的意境(意境论);(5)古——论琴音雅俗之辨(形式与风格论);(6)澹——论琴元音之孤高岑寂(趣味论);(7)恬——论恬之为君子之质和有德之养(趣味论);(8)逸——论琴音之超逸实来自琴人品德之超逸(品德与修养论);(9)雅——论琴之雅得于静远澹逸而不媚俗(风格论);(10)丽——论琴音丽与媚之别在于古淡与妖冶(风格论);(11)亮——论琴音之亮得自左右手所发清实的金石之响(音色论);(12)采——论琴音之采得之于几经锻炼後指下之神气(音色论);(13)洁——论琴音之意趣实得之于修指之严净(境界论);(14)润——论琴音之中和温润(音色论);(15)圆——论吟猱、按弹、乐句转折间婉转动荡无滞无碍之处理(技巧论);(16)坚——论用指之坚必清劲和无力不觉乃可得金石之声(技巧论);(17)宏---论琴音必冲和闲雅、下指必宽裕纯朴,始能合乎古调(境界论);(18)细——论节奏、章句转折、连指与全篇细微之处理和把握(技巧与趣味论);(19)溜——论技巧之熟练无滞得于指之坚实灵活(技巧论);(20)健一一论指之灵活刚健与琴冲和闲雅之配合(技巧论);
(21)轻——论音之轻重变化皆不离中和之旨(音量与趣味论);
(22)重——论弹琴重抵轻出之法和情气之并兼(音量与技巧论);
(23)迟——论希声与迟趣之关系(趣味与意境论);
(24)速——论小速意趣、大速意奇之旨(技巧、趣味与意境论)。
素材均来源网络媒体,只为传播优秀文化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宝宝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电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