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道德经》虚用章解析《论语》“巧言令色,鲜矣仁!”
刘先银书法作品刘先银书法作品刘先银题写书名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17.17)
《道德经》虚用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①“仁”是儒家的核心。仁:真。
说出来的仁,就有了个人之私。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不言,不言仁。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句话出自于《庄子·外篇·知北游》
②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用来祭神。祭祀时,人们用匣子把刍狗装着,给刍狗披上华丽的绣巾,庄重地把它供在神前,并不是爱它;祭祀毕,任人践踏,弃之不顾,还把它烧掉,也不是恨它。人们对它无所谓亲不亲、仁不仁,天地对万物亦然。
③圣人不仁:道家的圣人效法天地,王弼所谓“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所以说圣人不仁。
④橐龠:橐是牛皮袋,古人冶铁,用以鼓风炽火。龠是竹制吹管,连通牛皮袋以吹风。橐龠即古风箱。一旦鼓动起来,那风便汩汩而出,充满生机,化育万物。
⑤屈:使弯曲,竭,穷尽,穷竭。
⑥数穷:物有定数,数穷而终。
⑦守中:静守心中不发言。
天地不标榜仁爱,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标榜仁爱,任百姓自作自受。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吗?虚空但无穷竭,鼓动起来则生生不息,言辞过多加速穷尽,不如持守虚静。
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说:“花言巧语,会搞乱心态。小事忍不了,会坏了大事。”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过分恭顺,这种做法左丘明认为可耻,丘也认为可耻。心里怨恨一个人,却又装得像个朋友,这种做法左丘明认为可耻,丘也认为可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