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解读第30章老子跟我说悄悄话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4/7
北京白癜风哪里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道德经30章——老子跟我说悄悄话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一章老子直接把应用场景锁定为王佐者(顾问行业),并提出了对王佐者的具体要求。对我个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同时,这一章与下一章构成了老子的反战宣言。

这两章不难解读,且听我一一道来!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有道的人辅佐君主,不凭借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天下。

开宗明义,点明主题!

战争不论胜负,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君王在治理天下时,周围一定会有很多人来辅佐他,这些人不但辅助君主治理天下万民,也操纵着军队。如果这些人过分夸大军事的作用,势必会影响君王的治国策略,甚至会导致君主穷兵黩武,滋生独霸天下的野心,最终酿成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

老子的观点得到了后世众多政治家、兵法家的赞成,几乎历史上流传的每一部兵书都会告诉王者不能滥用武力。

正如《尉缭子》所说:“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这是提出战争正义性的问题!

老子的战争思想永远不会过时,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来到卢旺达大屠杀现场,面对几万颗“沉默的”人头,顿感从未有过的“无言的抗议”,阿南下决心呼吁世界大国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于是催生了今天联合国的维和部队,承担维和使命,减少大屠杀的发生。老子是最坚定的反战者,对生命的凋逝无比悲伤。

其事好还

这四个字的能量感极强。

老子曰: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字面理解很容易,用兵一事很容易得到还击。

背后蕴含着宇宙法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用科学语言表述叫能量守恒定律;用江湖语言表述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用佛家语言叫因果循环;用老百姓话叫报应不爽!

秦国,兵强于天下,后被烽烟四起攻破。汉朝兵强于天下,却统治了很长时间,最后也是被群雄逐鹿。

宋朝弱兵,也失去了天下。

商鞅变法让秦国迅速强盛起来。最令后人齿寒的是以首虏论功的政策,即秦军在战争中砍下敌方的头颅,来领取军功。这虽然让秦军战斗力迅速提升,同时也让他们显得十分野蛮,让关东诸国既不齿又害怕。提到秦国的名将,最著名的就是白起,他因为杀敌之多,被后世称为“杀神”。

白起善于用兵,侍奉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十三年(前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的新城。次年,白起由左庶长迁任左更,出兵在伊阙攻打韩、魏二国,俘虏魏国名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此战令白起名扬天下,使关东诸国大震,他本人也因功晋升为国尉。此后,他不断率领秦军攻打三晋,占领了上百座城池。

除了攻城略地,更让关东诸国害怕的是,白起带兵还大量杀死敌人的士兵。伊阙之战韩魏两国士兵首级就有二十四万;攻打楚国,夺取鄢、邓、郢的战斗也杀死楚军十多万;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之后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白起战胜纸上谈兵的赵括,四十余万赵国士卒被迫投降。这些士卒因为长期被围困,已经疲惫不堪,没有了抵抗能力。但看着黑压压望不到边的俘虏,白起却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以前他杀人虽多,但大多是战场之上。而今这些赵国士兵已经放下了武器,而且饥饿疲惫毫无抵抗力,但如果将他们带往秦国,这些士兵一定怀念亲人,心向赵国,四十余万人如果暴乱起来很难收拾,加上长期作战,秦国的军粮也无法满足这四十万俘虏的要求了。

白起于是和手下的将领们商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秦军将所有的赵军俘虏骗至一条狭窄的山谷内,声称在这里扎营,以后会安顿他们。当夜趁着黑暗,秦军忽然发动了偷袭,将这些毫无准备的俘虏全部活埋在了深谷里。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传递这个恐怖消息。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天下为之震惊。

然而,白起散布的消息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天下各国都看到了秦军的残暴无道,天下士人如苏代、鲁仲连等也为了联合各国抵抗暴秦而奔走往来。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王陵攻邯郸不顺,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欲再次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并未立即启程。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从邯郸传来,秦昭王更迁怒白起,命他即刻动身,行至杜邮秦昭王以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为罪名,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了。《后汉书》记载,白起死后,东方六国闻讯,诸侯皆酌酒相贺,庆幸白起之死。白起身为天下名将,却因为嗜好杀戮而被天下人厌恶,最后也被赐自刎而死。可见乐杀人者,不仅不可得志于天下,相反还会招来不尽的祸患。

这就是其事好还的写照!

杀神白起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这几句话揭示了逞强带来的恶果:征战之地,庄稼没人种,荆棘丛生,战争之后,必然会出现大灾荒年。

曹操所作的《蒿里行》中,有这样的诗句: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就是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恶果!

《吴起兵法》云: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者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无论什么都不可能永远处于强盛,盛极而衰,泰过则否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可谓屡战屡胜,然而仅垓下一围就落得了败亡身死的下场。

吴王夫差打通运河,西败楚、南败越、北败齐,迫使晋国黄池会盟,让出霸主之位。这是典型的兵强天下。结果被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在危急之时,以天下诸侯霸主之位,求各国救援,竟无诸侯愿助一兵一粮,这就是一个穷兵黩武的案例!

智伯在外臣服诸侯,在内挟韩魏之师围困赵氏于晋阳三年,可惜一旦失败连脑袋都做了别人的夜壶。

隋炀帝兴兵四处攻伐,屡次远征高丽,结果天下大乱,自己也埋骨江南……

如此事例,历史上层出不穷。

这些“悲剧”产生的根源就是统治者自以为是,滥动干戈,以为武力可以征服天下。殊不知,如果违背了“道”,不能顺应天下人的本性,没人会追随他,即使强盛一时,也不可能长久保持。

吴王夫差

结合上面这一段,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我是一名职业顾问!也建立了一个顾问平台。顾问的职责就是帮助我们辅佐的企业拿到结果。可以说:我就是一名企业家辅佐者。用老子的话说:以道佐仁主者。

在上半章的学习中,我有几点心得体会分享一下:

1、选什么人辅佐很重要。

我们顾问行业有22条军规,第一条就是帮助值得帮助的人。

我们对企业家是有可以描述和量化的评估标准的。

其中一条就是“定”,也就是经得起诱惑,不穷兵黩武。也就是不以兵强天下!

2、不以兵强天下

什么是企业家的穷兵黩武呢?

正如吴子所说:战胜易,守胜难。

提升企业的业绩,取得好的经营结果是容易的。

促销、终端爆破、爆品打造、营销策划、团队PK、目标考核、销售激励、教练训练、现场招商……

我们很多同行都是这么做的。

对于企业就相当于一场战役连着一场战役,往往造成耗损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牺牲了利润与品牌,短期可能带来了企业增长,长期却造成企业无法估量的损失!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这些工作不重要,而是说这些工作要在系统建设的指导下,有节奏地做。正如战争必须在政治路线的指导下进行一样。

毛泽东同志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企业调整的办法,基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大体分为四种方式:

第一种:以产品设计入手,打通营销场景,探索独特价值,建立盈利模式;适合于初创期企业,或者新项目的初创阶段。

第二种:以团队复制入手,打通销售流程,将客户管理、客户分级、客户分析、客户跟进各板块进行深度梳理,变成可复制的系统;适合于成长与成熟的企业。

第三种:以品牌建设与复制模式入手,打通与外围市场的合作关系和交易结构,建立复制模式、完善市场规划、建立招商系统和支持系统;适合于发展壮大的企业。

第四种:以商业模式转型或升级入手,打通资本路径,完善研究院、企业大学、信息系统、项目孵化、治理结构等战略布局;适合卓越期的企业。

这种方式的共同特点都是从根本上用力的做法,所以经过我们辅佐的企业才会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这是吴子所说的“一胜者帝”的做法,也是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做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下半章老子谈王佐者帮助人主取得结果的原则。

真正完美的方式像树上结出果实一样,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强求出来的。不能骄傲自满,要认识到是不得已才走到这一步的,结出了果实,已经是强壮了,就不要再增强它了。如果过于强壮,就会走向反面,背离了道。这是整个这一段的重点!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老子认为,一旦遇有战争,必须用兵的时候,也要遵循大道的原则,只要取得要达成的结果就行了,不宜过分用兵逞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而且在得到结果后,也不要自满,不要得陇望蜀,得寸进尺,不要骄纵。

老子曰:别蹬鼻子上脸!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老子强调用兵是不得已而为之,善于用兵的人达到了目的就停止了,适可而止,达到了结果也不能用强。

老子认为用兵之道要讲求一个合理的度,在用兵时应当采用自然而然的做法,而不采取过激的行为。

这句“不得已”在老子反战宣言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认为这是老子区分战争正义性的标准。

什么样的战争是不得已的呢?

反抗侵略的战争是不得已的,对抗强权的战争是不得已的;推翻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统治的战争是不得已的;维护和平的战争是不得已的;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战争是不得已的……

当然,“不得已”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能会有不同。但是作为一个大原则,还是基本可以作为区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的行动指南。人间的正义标准和圣人的正义标准是不同的。

但即便是正义性战争,也要做到“果而勿强”。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战争中争取局部的和平,如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和平解放;

2、取得胜利以后应该尽快恢复和平;

3、把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本章中,老子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道理,即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头,太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当我们获得成功或是取得成绩时,不可沾沾自喜,更不可狂妄自大,而要掌握适度原则,否则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

事物强大,之后就会衰老,这就说明它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就会早结束。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所有的“有为”是不得已而为之,才能做到果而勿强!

在老子出函谷之前,曾出了两位杰出的王者。一位是郑庄公,这个是春秋时代的转折人物。他是第一个挑战周王室的人,在一次战斗中,竟然一箭射伤了周天子。

后来齐桓公刚刚继位时,据说曾与管仲谈及此事,说自己很敬佩郑庄公。而管仲作为王佐者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称霸战略方针:尊王攘夷!

齐桓公遵照这一方略九合诸侯,成为天下霸主!是春秋早期另一位杰出的王者!

而这位王者真正用兵的时候却寥寥无几,而且大部分是拉出去摆摆样子,并没有真正打仗。这就是果而勿强!

这都是老子之前不远发生的历史事件。上述观点完全可以看作是老子对上述历史事件的总结报告!

尊王攘夷

我结合下半章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3、顾问必须帮助辅佐的企业做出结果

我们在培养顾问人才时,给出了顾问清晰的定义:以系统和顾问技术为模型和工具,站在操盘人角度,与客户一同工作,感召和推动客户,拿到经营成果的人。

这一定义不同于以往的只心态调整的教练,也不同于只对方案负责的咨询师和策划师,我们把经营结果作为衡量顾问水平的硬性标准。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善有果”。

4、既然要拿到结果,就必须制定结果的标准,并与企业家形成共识。

我们把企业成长的成果列为五个标准。

1)业绩增长:原来企业每月业绩90万,经系统辅导后,业绩增加为每月万。这是企业成长的硬指标!

2)利润增长:原来企业年营业额万不赚钱,现在营业额万,利润万。虽然,业绩下降了,利润却上升了。

3)企业价值提升:从最初稀释49%股权,作价万无人问津,到投资者主动找到企业以1万投资收购51%股份,企业董事会不愿出让。这也是企业成长的成果。

4)系统建设完善:

从没有盈利模式到盈利模式的完善,从没有客户管理到CRM系统的建立。从靠销售人员跟进客户的方式,转变为多点尼龙粘扣式跟进系统等等,这些都是系统建设完善的体现。

5)从管理团队养成为经营团队。

从做到1.5亿老板最希望的奖励是休息2-3天,到做到3.42亿,团队自行制定%冲刺目标计划,老板解放出来思考未来。

经营核心团队的养成是我们能带给客户的独特价值。经营团队与管理团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a.不仅把事情做到位,更会思考如何赚钱。b.敢打仗,不害怕打仗。c.会打仗,能打胜仗。d.对机会敏感,敢把握机会。

5、想达到结果的产生如大树生长一样自然,就必须打通底层逻辑。

我们建立了一个大树模型,企业家的信念是大树的种子,有了种子就会生根。这个根是企业家的心智力,这是企业家内在的驱动力。企业家领导力就是心智力的外在体现。生了根就会发芽长出树干,这就是企业家的角色和特征能力。这两点体现为企业家的行为特点。这一行为落在经营系统、管理系统、资源平台、文化系统等四个企业成长关键驱动因素上,才会产生企业成长的五大成果。

在辅佐企业过程中,我们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