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个章节就告诉我们:有和无是相生的,它们同出于道,是不分开的。
只不过,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
有,如果没有“无”,就没有用;无,如果没有“有”,也用不了。
以下两点分享,助你了解无的重要性,也助你能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第十一章。
一、有用之用是小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庄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一个杯子为什么能装水?就因为杯子里边空的空间,也就是无,所以水才能装进来;一个柜子为什么能放物体?一样的道理,就因为柜子里边空无的空间。
我们可能很多人从来就没有想过这种问题。
起码,在我还未开始内修之前,我就压根没想过也不会去想这种问题。
觉得那不是很正常吗,杯子,柜子本来就是用来装东西的。这就是我们惯有的思维。
因为我们一向都习惯去重视有的作用。而完全忽略了那个“无”的价值。
其实,有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便利而已,真正给我们用途的,是无。
这便也是,俗话说得好: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种花花不开。
所以,现在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如果没有无的存在,杯子还能装水吗?柜子还能容纳物体吗?
很显然,不能!
也很显然,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啊。
说到这,真心值得我们人,去好好地深深地思虑:
我们如此这般地注重物质世界中的种种有: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多的票子……
这些有,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有了这些有,你真的快乐吗?你真的幸福吗?
二、无心生大用,有物不通神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一个人在无心的时候,我们那个心的功能才会大大地发挥出来。
也就是说,当我们一个人的发心发愿能够达到无我,无心,且至真至纯的时候,我们的愿,是足以振动到一方宇宙的。
这个时候,那一方的宇宙能量都会顷刻间往你这边来,加持于你,助力于你。
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世人,都还困顿在有之中,身心太沉重,无法体悟到当中的那种接收来自宇宙能量的微妙的感受。
没法接收宇宙信号,自然也就通不了天,也通不了神。
我们看高智慧高境界之人,他们为何能达到如此这般高维度的修为。
因为他们注重无啊。
无,一身轻啊。
无我,无心,无知,无欲,无求……
所以,这些高境界高智慧的得道之人,能提前知晓天下事,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们的那种神佛菩萨的高维境界,足以让他们通天,足以让他们洞察世间万物。
我们再回看曾仕强老先生过往在世的时候,为什么能提前知晓人世间这两三年所发生的种种天灾人祸。
皆因他已达至高维境界,足以通天,足以知晓天下事。
所以,说到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些启发:
往内观,内修自己才是真。
外在的种种有,皆是虚无缥缈。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们人往生的时候,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智慧。
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的世界。
未来的新世界,会犹如科幻大片般存在。
如果还不往内修,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与智慧。
如果还继续把自己困顿在有的物欲境界之中,你会跟不上新时代的脚步,自然就会过得很痛苦,精神也会很煎熬!
以上两个点的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你,能去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第十一章。
祝福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