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第二十二章,“炊者不立”,“炊”是在野外烧火做饭时冒烟的状态,烧饭需要支起来三根木头,一口锅,少一样,都吃不上饭。烧饭只是类比圣人道,锅、木头是类比人的德行,人生要想过得去,都需要哪些必备的德行呢?
“自视者不彰”,自己看自己,总觉得都是优点的人,会陷入一种虚幻的自我认知里,看自己怎么都好,这样的人,在群体中就会隐没,无法彰显。“自见者不明”自己把自己的长处都展现出来,在一个群体中,这是不明智的。
“自伐者无功”,自我吹嘘的人、在集体中展示功劳的人,这个人就没有功劳,因为都享受了阳德。大家日常生活中,都听过阳德、阴德、功德、福德,那么这四者都是什么意思呢?
“阴德”,就是不为人知的行善方式。《吕祖全书》有云:“为善事者,必享福报;积阴德者,子孙荣昌。不殄天物,不毁正教,善事也。救死扶伤,急人患难,无纵隐,贼阴德也。不作善事,不积阴德,则恶道无所不入矣!”就是阴德的显现时间有点长,但是效果比较好,它可以荫庇子孙,让他们繁荣昌盛。那哪些算是积阴德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陈述,例如:不殄天物,不毁正教、救死扶伤,急人患难等。善恶自由承负,进入不同的道。
“阳德”,就是被人知晓的行善方式。有的人张扬,有的人低调,但不管如何,都有功利性。阳德的显现时间短,效果差点。“功德”就是存善心,行善事的结果。《太上感应篇》有云:“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这就像是种地,先开垦,播撒,施肥,精心照料,把结果交给时间,时间会给你该有的结果。好的播种过程叫功德,结出的好果子叫福德。福德都有:富贵、康宁、无疾而终等等。
“自伐者无功”就是功德在阳德吹捧中,就使用完了,就好比种子榨油,您拿种子收获了食用油,总不能期待油渣子还能播种出好果子吧?这就叫“无功”。
“自矜者不长”,就是把自己太当回事,地位抬得很高,在一个群体中,做不了长久的领导。因为资源就这么多,抬高自己后就会不重视部下,不为他人考虑,那部下为何要拥护一个目中无人、心中无德的领袖呢?部下再有才华,遇到不重视反而猜忌的领导,覆灭之灾就是个时间问题。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所以,按照道去理解这件事,就是,饭吃多了反而成为身体的负累,万物都讨厌这种结果,悟道的人也不会按照这种方式来处事。
自视不彰,自见不明,自伐无功,自矜不长,这个让万物讨厌的结果,全都毁在这个“自”上。比如:自私自利等。换个方式,把“自”当成透明的,多彰显他人,多看到他人的长处,他人的功劳,他人的处境,一切就会不一样。
所以,《道德经》这章告诉我们,把自己太当回事的各种行为,都可以理解为“余食赘行”,就像饭吃多了导致肥胖,好像抱着一个巨大的游泳圈一样,沉重、负累、有害健康。凡事都为自己,就会“物或恶之”,有形的、无形的都不喜欢这种处事方式。悟道的人,是不会这么去做的。有个词叫“爱屋及乌”,明白了道,看一滴水也会心生欢喜,自己也会像一滴水一样润物无声;“恨屋及乌”也是一样,让万物都讨厌的存在,您觉得还会长久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