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38章原文白话文及学以致用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12/31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67002676065662&wfr=spider&for=pc

本文用三个章节讲解道德经:

1、原文

2、白话文解析(用白话文阐述原文的具体含义)

3、学以致用(讲述道德经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38章,白话文解析。

上等的“德”不有意识地追求德,而是自然行德,德能够随时权变,随时更新,所以是真正的有德;

下等的“德”有意识地保持德,容易造成对某种具体形态的德的拘执,结果德不能因顺自然而调整和更新,所以实质上是无德。

上等的“德”因顺自然不另有所为,所以不做有局限性之为。

下等的“德”无为不是出于顺自然,而是把无为当做一个对象去刻意追求。其表面看在追求无为,其实仍是有为。

上等的“仁”做好事只是为了爱他人,没有具体目的。上等的“义”做好事是要有所虑,即因时因事因人。

上等的“礼”讲求礼尚往来。若来而不往,则撸起脑膊强行拽人,怒其不懂礼。

所以实在做不到“道”就追求“德”,实在做不到“德就追求“仁”,实在做不到“仁”就追求“义”,实在做不到“义”就追求“礼”。“礼”的出现说明:“忠信”非常稀少乱的开端出现了。

自认为观念比世人超前,因而不愿顺自然,其实得到的只是“道”的某些特殊表现。

虽然花哨,但毕竟不是“道”本身,不厚实,不牢靠。陶醉于此是愚昧的开始。

所以,大丈夫居于厚实的“道”。不陶醉于做成的几件具体的事情。要实实在在的内容,不要表面的花架子。总之不沉溺于“道”的表现形式,而要“道”本身。

学以致用。

本章讲的是“道”、“德”、“仁”、“义”、“礼”几个层次的境界。

“德”是“道”的体现;

“仁”是“德”的体现;

“义”是“仁”的体现;

“礼”是“义”的体现。

所有这些环节对于落实“道”都是必要的。

但也要看到,这些环节越往下越具体,越往下应用的范围越窄,越往下越外化,越往下越固定,越往下越僵化,所以越往下脱离“道”危险越大。

礼”已是外表固定的条条,反映出人的内心已不好测度,只好用条规从外部加以约束。

由“道”到“礼”,环节越多,越有可能弱化“道”、扭曲“道”,甚至抛弃“道”。

因此,需要加大“道”向每一个环节渗透的力度,特别是“礼”的环节。

我会陆续更新全部道德经章节。为了能够找到我,请点赞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3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