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万物的由来
这一章里“老子”用“一”来替代“道”,表达了“道”是一切的根本,阴阳生于道,阴阳对立统一,和而生三,三演化万物,万物就是阴阳再次细化,阴胜阳,阳胜阴,大小,强弱,上下,去后等等衍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纠缠再纠缠最终形成稳定的结构体,这就是万物的由来。
取自然之道演化思想
人类智慧产生,也就是自我意识苏醒之后,开始思索生存的办法,这是思想的启蒙,当一代一代的思想叠加之后由量变到质变思想发生了突破,从大自然中找到了改变人类命运的“道”,(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在老子的提炼、顿悟之下,形成了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宇宙观,方法论。这是第一部思想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巨著,直至今日都是站在思想的至高境界。它的源头来源于自然,却又突破自然,将思想的指导性,透析性上升到了整个宇宙的起源及其运行规律。如果将这一思想抛开人们主观给“无为”染让的“道华”,取“无为”于天地万物初成之时的朴直,那么它将是照破一切黑暗,扫清一切阴霾的“思想神典”。不为圣,只取“神”之不可知,不可量,却又对人们的生活、生存、发展不断的给予指引、斧正之意,含强弱相和的道之意境。
思想的核心及其造福社会的“用”
“老子”悟通天地玄妙,通晓万物存在的本质,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来阐述“道”的特性,用古代王侯的自我称谓来直观解释古之智者对“道”这一特性的共识。这一思想认识用于社会实践就是“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通俗讲就是阴阳纠缠此消彼长,趋于平衡的发展势头就是“道”的方向,也是“老子”道家思想造福社会隐藏的“用”(前面第十一章讲看穿事物本质的道理中有具体阐述)。“道”是真实,美好,安定,发展,进化,完善等等一切希望的源头,根本。而这也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不遵守这一思想的指引而主观意志强迫的行径,就是“强梁者不得其死”的结果,“老子”以这一恶果来反面教化世人,思想行为只有符合这一核心道理,才能免于惨淡的收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