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年6月,出版了《道德经十讲:98天轻松入门》之后,萌生了一个想法,想把平时跟大家聊天之中的点滴记录整理下来。我们写《道德经》的解读,一般是逐章逐句逐字绎读,受到章节的约束,缺少一些综述的文章。老子的思想是整体的,但是是散落在每一个章节。所以,这些随笔,接近于《道德经》的综述,或许能有些新意,也能多一个与读者沟通的渠道。
没有计划,有感就发,多了就汇总成一本电子书吧。
黄晓明
年11月26日
修行,一个是修,一个是行。有修,有行,谓之修行。
什么是修?
54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可见,修,是修身;但是不局限于修身,有个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一开始是个人的修身;逐渐就开始扩展到家庭、乡村、小国家,然后到了天下。
什么是行?
53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70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从以上看,修行这个名词,可能是来源于《道德经》。
有知就有行,知行从来是相伴随。
行,是行于大道。
行于大道,指通往人生最终极的目标:大道,有条大道。大道甚夷,即非常笔直、平坦、宽阔。
那怎样才算得上是行于大道呢?
《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修之于家,还只能算得上私;而到了修之于乡,开始帮助家人之外的人了,就可以称得上是行于大道,大道之行也。
所以,一开始要修身,修出健康的身体,修出充足的精氣神,清静的能量,管好自己;而这种清静的能量,一样能照顾到家人,即静胜躁,按照无为三要素的自然法则,自然就无形之中,影响了家人,家人受益了。
然后,还有余,就可以修之于乡,开始帮助家人之外的人了。从此,就开始行于大道,可以说到了修行的阶段了,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修身,以及帮助家人。
77章: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就是行于大道的道者。
13章指出:以身为天下;45章:清静为天下正。所以,修之于天下,其实也是修身,只是以身为天下而已。将13章、45章、54章结合解读,就能发现老子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奥妙了。
道德经随笔系列:
道德经随笔3:前十章立意与序列浅探
道德经随笔2:道法自然
道德经随笔1:每天的积累与修身
往期站桩心得:
戊戌金秋·北京·道德经与站桩集训体会(一)
戊戌十一·终南山站桩心得(四)
戊戌十一·终南山站桩心得(三)
戊戌十一·终南山站桩心得(二)
戊戌十一·终南山站桩心得(一)
戊戌年夏·终南山站桩心得(四)
戊戌年夏·终南山站桩心得(三)
戊戌年夏·终南山站桩心得(二)
戊戌年夏·终南山站桩心得(一)
红尘·往事·云烟
关于站桩的相关介绍:
养气桩
下功夫,下对功夫
春光正美好站桩
站桩与“守中”
站桩与“啬”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