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非以其无争与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7/6
治疗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呢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917/4698007.html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非以其无争与”是帛书甲乙本的写法。郭店楚简写的是“以其不争也”,通行版写的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们按照帛书甲乙本来讲,不正是因为人家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和他相争。“非与其无争与”,不就是因为他不跟别人争。对于领导者来说,不与争的是他领导的群众,领导者,千万不要跟老百姓争什么名誉、地位、利益等等,把利益给百姓,让他们幸福。“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就没有人能和他相争。因为他不跟群众去争利益,带来大家安居乐业。您是百姓的父母官,成了百姓的依靠,您把爱民如子,百姓信任你,依赖你,他们努力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国家实力增强,越来越强大,您是这个国家的王,百姓的主心骨,谁来与您争呢?没有人与您争。国家强大了,其它国家也不敢来争,若是来争,全国肯定团结一致保卫自己的祖国家园,谁能与争。这叫“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真正老子讲的道理。不与自己的子民争,是明智的。战国时,邯郸籍著名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所以说不与自己的百姓争利,就像父母不跟孩子抢食物一样,让孩子吃饱,快乐成长,家庭融洽。不与百姓争利,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执政者的本质。越王勾践在击败吴王阖闾之时,以为自己十分了不起,所以妄自发动与吴国的战争,结果大败而归险些灭国。这时,他才知道只有百姓才是他能倚靠的力量。于是开始善待国民,孕妇到了临产时,向官府报告,官府就派医生去看护。生了孩子国家协助哺育,死了孩子国家给予抚恤。那些孤老、寡妇、患疾病的、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官府就收养他们的孩子。勾践还亲自用船装满了粮食肉类到各地巡视,遇到那些漂流在外的人,就供给他们饮食。勾践本人也亲自参加劳动,不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就决不吃,不是自己妻子织的布就不穿。因此,越国人都感激他的恩德,誓死为他复仇,最终战胜了吴国。你看,您爱民如子,百姓就拥护您,与您同仇敌忾,您怎么忍心去跟百姓争利,让他们贫穷和流离失所呢?圣人是上天派来哺育和照顾天下人的,所以叫天子,是百姓的父母。“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圣人的明智。不管是公司还是事业单位都一样,领导者都能懂得这个道理,并用在管理中,我看谁也不会跟您争。(若樨学习道德经笔记。)编辑:屋南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9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