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学以致用5,人在交易中,交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3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点自欺其人了;生存法则下,要么被别人收获,要么收获别人!人心都是冲着利润去的,只有差价才能激起努力。

社会其实是个随机碰撞系统,人与人因“机缘”而碰撞交集,人们或做明买明卖的交易,或不自觉的“暗交易”,如果排尽情感意识的话,所有碰撞产生的“往来”都是交易。这便是广义交易系统。

而狭义的交易就是那明面的买卖,在那里你情我愿,看起来是公平的“等价交易”,其实存在强弱不等的差价!

最高形式的“你情我愿”是“无情”,心中未生情绪便无纠缠,买卖断然,互不牵扯!说白了就是,只认钱不认人。

按道理,人与人之间存有一些天然“情义”的,可是,“人情文化”中,大家都把人情透支了,那边太“多情”,这边就太“绝情”,最后迈向无底限;直白的反馈是“无底价”。

看国人的谈价方式就知道了:“最低多少钱”?哈哈,最低一分钱,他都不嫌便宜!从前真有此事,路边地头一分钱一斤的桃子,还挑三拣四呢,人家心都滴血了,这边还不依不饶。

有“最低”,必有最高来呼应,因为知道买家太贪,你有你的砍价比例,我有我的开价模型,五倍加上去便是。或者是标价十倍,再打一折。万一给我逮着机会,便给你们坐地起价,如果没有限制的话,1元的口罩能卖元,5元的大米能卖1万元!

也有撞死一条普通狗,要价一万的;蹭破一块墙皮,要价五千的;偷挖一袋竹笋,想赔到人倾家荡产的!“最高亦无度”。

这些都是“高下相倾、音声相和”而生成出来的互补元素。

用“绝情”的态度谈买卖,似乎收获不了对手。新手探行,一上来就问:“全要多少钱”?那可是人家的底线,怎么会轻易托盘给你?何不装傻充愣买它几小次,先吃点小亏,启动一下情绪,给人“有情有义”的错觉?

在“无情文化”的西人中,高下相倾就不那么明显;我要多少,便出多少谈筹,同样是还价,但心有底线,有自我认知的那个价位,有时候甚至考虑对方能否盈利。无情反而催生共赢!

不过有意思的是:“不懂人情”也不懂谢情,你若跟他做交易,尚可守信,你若玩人情馈送,可能是有去无回,甚至还跟你主动索取,甚至没什么底线。

跳出交易范畴看,“最”字怎么来的?▼

“最快多久?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医生、最高的配置”,国人对“最”情有独衷!

大概是因老子的“知止”思想未得发扬。“止”是对事物追逐的运动性停止,任何事情,只要全力而作,都将失去可持续性!努力到极限便是厌弃!

通俗的体现就是在两种极端之间跳跃选择,或多情、或绝情,或最快、或最慢,或最高、或最低。

人心不止,一拥而上,自然也不会“均”,反者道之动,反者用资本赚钱,非常容易,无道之人竞相失财!人之道以不足奉有余!这应该是贫富剧烈分化的内核因素!

儒家那句众口相传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讲的是“静态”的止,把止与静混为一谈,未体现运动的真本质,昏庸之谈。

只要“有名有欲”有念想、有意识、有概念,就不可能知止。

不过“有名有欲”并非一无是处,中华民族总是危难时见真情,最后时刻纷纷觉醒;妥妥的能量转移!

每一门学问都是一大菜系,可是网络平台的阅读模型生生把菜系分割成“快餐”,用快餐的模式品尝菜系,可能尝不出真滋味。

读懂我《道德经翻译》得读全部:

道德经翻译目录(量道出品)1-41章

原子电敬!

原子电

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