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礼书院的一日
文/吴斌
在读经圈备受瞩目的文礼书院已于年9月28日宣布启动,而于年10月15日第一批学生正式开学。为了了解书院和学生们的状况,小编代表《读经》杂志社,于11月20日到书院进行了为期数日的跟踪采访。本文便是根据这几日的采访记录整理所得。
根据书院给出的作息时间表,学生们每天早上四点就得起床,四点半就得进教室开始两个小时的早读课程。因为时值冬令,起床时间已延至四点半,早读时间相应缩短为一个半小时。听同学们说,等到了大雪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再多睡半个小时懒觉了。想来真是惭愧,他们的懒觉也不过是四点半、五点,而我们多数人的早起可能都得是六七点了。
起床之后,学生们各自洗漱,之后陆续进入教室。每天一早进入教室的时候,学生们需要先对夫子像行礼,次对先生座行礼,而后再对同学座行礼。这时候行的礼很简单,只是一揖。晚课结束之后,要离开课堂,也是这样的礼仪。
五点钟的时候,学生们肯定在教室里坐好了。然后由一名值日生作为赞礼,率领同学向夫子像行拜礼四次,每拜一次,则口诵“横渠四句教”一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行完礼后,在助教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起读教授写的《致文礼书院第一期学生函》,然后再读阳明先生的《示弟立志说》。读完之后,同学们就开始了各自的早读,早读的课目是“温经”,或温旧书,或进新书,各人读自己的经。
没几分钟,先生(教授)就到了教室,先生也先向夫子像行礼。而后同学们再次在赞礼的带领下,起座,向先生行礼,口称“先生好”。随之先生也向同学们一拜,问大家好,请同学们坐下。而后同学们继续早读,如果在学习上有什么疑惑的,这时候就可以上前向先生请教。这段时期,学生们问的比较多的是和《说文解字》有关的问题,因为这是同学们这时候的主要功课之一。
听着满室的读书声,让我有重回中学时代的感觉。曾经,我坐过的教室在早读课的时候,也会响起类似的声音。只是我待过的教室里,除了我会不合群地用感情去读古诗文外,其他的声音全是语文、英语、政治中需要背的考点。而这里,盈耳的是中外经典的诵读声,越读越让人振奋。这不由让我想起了纪昀《滦阳消夏录》里说过的那个故事。“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耳。”只有真正的经典,才可能有这样的唯鬼神可见之光。如果只是为了应试而背的那些考点,只可能“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
读到六点半的时候,早读课就结束了。然后学生们和先生一起下楼到室外进行晨练。天尚未亮,有的只是月光和灯光。书院的学生,起得比太阳还早。因为是冬天,我戴了手套围了围巾,可还是觉得冷。而书院的学生们,多数没准备这些,就直接在寒风里运动起来。大家在潘晨同学的带领下,做起了易筋经,这一做就将近一个小时。
晨练1
晨练2
晨练之后,大家一起回到食堂用餐。学生们打好各自的饭菜,先生的则由当天的值日生负责打好。待大家坐定,就开始了用餐前的礼仪。由一名学生作为赞礼,另一名学生作为执事。赞礼称“进餐礼开始,举祭”,执事奉案进(案中有盘、筷,端捧至胸),至主位,与主礼者对揖。先生在席则先生为主礼者,先生不在席则由年长者为主礼者。主礼者举祭,用筷子依次夹取一饭二菜,举起示意,置于盘中。祭毕,执事奉案出,置别案。赞礼称“祭毕,诵词”,于是众诵敬餐词,“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先生为了巩固大家往日所学,故安排在诵词之后背诵一些诗文,内容十天一换。我在书院数日,前两日大家背诵的是崔瑗的《座右铭》和裴子野的《女史箴》,后两日则更为《孝经》前半本。诵词之后,赞礼称“请进餐”,众称“请先生(或老师)用餐”,先生答“请大家一起用”,众称“谢谢”,乃进餐。餐时不语。先毕餐者,整理碗筷残肴,起身,向同桌鞠躬,称“请慢用”,退席,自洗碗筷,回置定位。每日三餐,皆如此也。
早餐
吃完早饭之后,学生们陆续进入教室,很快就八点,每天的第一节正课也要开始了。因为大家入书院不久,还没经过正式的包本背诵录像考核,所以现在的课程内容还主要是读书,将曾经背过的二三十万字的中英文经典加以复习,准备录像考核。一节正课的时间是一百分钟,下课前会做五分钟的明眼功。九点四十下课,休息十分钟之后,第二节正课又开始了,内容还是读书。虽然是长时间的读书,但书院的学生们都非常自觉,并没有因时间长了而有所懈怠。如果你在教室里看到有人突然站起来走来走去,也别奇怪,别以为有人要偷懒了。哪怕走来走去,他还是在读的,之所以想站起来走走是因为坐久了想活动下筋骨而已。
十一点三十分,上午的课结束了。下课前五分钟,依然是明眼功。做完明眼功后,大家往食堂用餐,用餐礼仪和早餐一样。午餐和午休时间一共两个小时,下午一点半开始第三节正课。第三节正课的时间是一百零五分钟,较上午的多了五分钟。下午三点十五分,第三节正课下课。而后是半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纷纷找到墙壁一处,面墙做蹲起的功法,先生要求每天要做一百下。三点四十五分,第四节正课开始,这节也是一百零五分钟,到傍晚五点半的时候下课。
五点半下课之后,接下来是一个小时的晚餐和杂务时间。然后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半是讲习时间,先生固定每周二和五两次会给学生们授课,目前是讲解书法和《说文解字》。如果先生不在,则是学生们自习,有的弹琴,有的写宇,有的看书,有的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有人觉得自己把一个问题想清楚了,他会主动走到黑板前,让大家静一静,分享他的心得,供大家参考,有时会引起一些问难讨论。如果还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以等到第二天早读课的时候向先生请教。这样的自学场面,着实令我动容。在希腊语里,哲学不是智慧,而是爱智慧。在这些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爱智慧。他们今天的学问可能还很有限,甚至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上还不如体制学校的孩子懂得多;但是他们却已经学会了学习,而这才是教育里真正重要的。任何一个大家都是从初学者走来的,在书院的孩子们身上,我分明看到了未来的大家的影子。
八点半,晚课结束。学生们有的离开教室,去处理自己的杂务;有的还继续留在教室,抓紧时间再学一会。离开教室的时候,学生们会依次向夫子像、先生座、同学座行揖礼。
九点,学生们按时熄灯就寝。
这就是文礼书院的一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如此。书院平常没有假期,只在春节期间放假十五天,端午期间放假十天。这样的生活,外人可能会觉得很单调;但是和书院的孩子们几天相处下来,他们告诉我的是充实、是快乐。
附录:文礼书院选用书目
《国学概论》(章太炎)
《国学概论》(钱穆)
《国学导读》(刘兆佑)
《辞源》(商务印书馆)
《说文类释》(李国英)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说文解字今释》(汤可敬)
《甲金篆隶大字典》(徐无闻)
《书道技法》(杜忠诰)
《老子校释》(朱谦之)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王弼)
《周易注》(王弼)
《周易本义》(朱熹)
《周易程氏传》(程颐)
《庄子集释》(郭庆藩)
《四书集注》(朱熹)
《论语集释》(程树德)
《论语新解》(钱穆)
《王阳明全集》(王阳明)
《陆象山全集》(陆九渊)
(以上为已添置者,仍在陆续添置中。)
回复查看“苏州乐谦学堂·文礼书院预备班·招生启事——中外经典、文武双修”
联系我们乐谦学堂“书院班”已正式开学
秉承新儒家理想,培养中西汇通的国际性人才
a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