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小邦寡民老子的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3/28

《道德经》帛书版.第六十七章:“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意:本章的内容可能颠覆你的认知,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兴衰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还得重新塑造老子在所有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和古代世界各大圣人中的排名位置。

我们都知道,古今中外的预言家,以及各宗教的教主们都预言到了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会出现人类的灾难,甚至还有教主再降世拯患救难的说法。我要说的是,既然古代的教主们都有如此的预见能力,那么精通玄学的老子怎么能不知道呢!

因此,在《道德经》八十一章中就有部分章节是预言我们这个时代的。本章不但预言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现状,而且还指出了解决这种现状的最佳方法。其他预言我们这个时代的章节本文暂且不论。

宏观地看,老子说的“小邦寡民”这个国家,指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国家,而是最后那句“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这个“邻国”。中间的“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指的才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十百人之器而毋用”。指的是“寡民”这个国家的器具多的都用不了。“使民重死而远徙”。说的是这个国家是因为生存的需要从远处迁徙过来的。“有车周无所乘之”。就是说他们的车船也很多,也是用不了。“有甲兵无所陈之”。意思是他们的军队很强悍却没有施展之处,所以他们不爱好和平。

以下是老子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段话分对内和对外两部分:一,对内:“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就是走共同富裕之路,让百姓们没有发愁的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就像我国上古时代用在绳子上系疙瘩的方法来记数。记得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工人农民每天上班就在记工表上画一个√,如果有谁没上工,记工员就在记工表上画一个×,这个方法就属于“结绳而用之”一词的延伸。二,对外:“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个“邻邦”指的是“寡民”的那个国家,不要和他们扯上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同时老子还有一个寓意:中国是一个讲诚信、礼让、厚道的国家,不适合跟任何利益第一诚信第二的国家共事。

总结:老子是玄学的祖师,他之所以只提出了对内和对外的两个要求,是因为他知道这两点是最重要的。

第一:他非常清楚自己国家的性格,对别国的性格老子也了如指掌。他深知一个以诚信、和平为先的人和一个以利益、战争为先的人在一起共事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老子之所以提出“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这种共同富裕的模式,是因为他非常清楚收拢民心对国家的重要性,同时这种共同富裕的模式也合于天道。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如有外敌胆敢来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