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不欲以静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4/16
北京扁平疣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8812972.html

老子在这一章节,着重强调控制欲望,达到“不欲以静”的境界;如果目标设置过大过强,势必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完成,人生就比较辛苦,内心也不够平静;期待的成就,最终没能实现,总会留有遗憾。

下面来看看第三十七章节的内容: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永远是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却又没有什么事情,是“道”所不能成就的。

看着好欺负,一直吃亏,一直吃亏,但是最后占了个大便宜;修习道家的人往往心态都比较好,凡事看得开,所以活得更为长久。

而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显然是最重要的,这个就是最大便宜。

孔子有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都七十岁了,各方面必然受到很多限制,但是孔老夫子反而认为到了这个年龄不受限制。从现实角度来说,根本不可能,比方说去蹦个极,和小伙子去赛个跑,试试?显然无法做到;只能从心理层面来说,就是到了这把年龄,没有什么好焦虑的,没有什么好生气的,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感觉上“不逾矩”了;比方说“英年早逝”和你已经没有关系了。

苏格拉底被判了死刑,完全有机会逃掉,也干脆不跑了,已经活得够本了。

2.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领导者能够遵守天道,始终按照“道”的规则行事,那么世间万物都会与之相呼应,在做事的时候就会很顺利。

当然领导者也包括了父母,父母教育孩子,不能硬来;你必须听我的,等到孩子长大了,总有一天,会起冲突;最终伤害自己。

3.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成长过程中,一旦产生贪欲,我就用真实朴素来征服它。

为什么是无名?朴素不是"术",不是教你任何方法;而是让你空掉,让你放掉,让你忘记那个“术”,所以这是“无名”之法。“有名”就是“有”,“有名”势必带有目的,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皇帝之名号令诸侯;“无名”啥也没有,啥也不是。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总是用真实朴素来折服,也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

4.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没有贪欲之心,天下自然达到清净安宁的状态。那么理所当然,对于个人而言,内心也自然平静,可以做到“八风不动心”。

也就是曾子说的那一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要达到“静”,首先要“定”;要达到“定”,势必要“清除一切贪念”。

生活中,凡事应该顺其自然,如果缘分未到,强来硬来,往往难以成功,更可能付出惨痛代价;比方并不具备创业条件,勉为其难地借钱创业,企图发财致富,乃至于走而挺险,一旦失败,这个结果很难承受。

人生在世,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慢慢地走出自己的道路,慢慢地走上属于你的成功之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