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橐龠先生郝山指
道德经还原及注解
第一章老子之道二
问:为什么说不知常,会妄作凶?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勤通尽)。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注解:因为人如果能关闭心神向外的通道,保持安静虚无的元神本性,生命和智慧都会无穷无尽。相反如果心神外驰,追逐功名利禄,那么时刻都是在损耗自己的生命啊!
问:那具体应该怎么做才不会妄作凶呢?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
注解:我有三个法宝需要遵守用来保护我们避免凶险:第一叫慈爱,第二叫俭朴,第三叫不敢处天下人之先。慈爱所以就能够勇猛强大,俭朴吝惜就能够扩充,不敢为天下先就能成为事物的首长。但现在,人们丢弃了慈爱而追求更加勇猛,丢弃了俭朴吝惜而追求更加扩充,丢弃了谦让而追求更加在前,只会让自己很快死去啊。
问:为什么说慈故能勇?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解:慈爱,用来战就可以胜利,用来守就可以稳固。天想救谁就会让他具有慈爱之心从而来守卫他。
问:为什么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解:许多人天生命运不好(为天所憎恶)有谁知道是什么原因啊?你看善意的话可以获得别人的尊敬和感激,善意的行为可以获得别人的回报和追随。所以说,上天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只不过总是帮助善良慈爱的人而已。
问:那又如何理解俭故能广?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子孙以祭祀不辍。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注解:无论是对人而言还是对自然而言,没有比懂得吝惜(也引申义为谨慎小心之意)更重要的了。能够懂得吝惜(谨慎认真)就能够提前准备。能提前一点一点不停积累准备就叫作不断的积累之德。能不断的积累那就什么都可以攻克。什么都能攻克那那终点就会无限。能够终点无限那就能够建立国家了。有了吝惜百姓和自然这个根本,国家就可以长久,可以传承很多代以后子孙仍旧会祭祀不停(就是国家可以延续至千年万代的意思)。所以,俭啬小心就是能根深蒂固,长存而不灭的根本方法啊。
引申意:一个人懂得爱惜精气神,身体就老的慢。一个家懂得节俭就可以积累更多财富而家运昌盛。一个国家懂得吝惜百姓,国家才会长久。
问:为什么早服就能无不克呢?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解:局面安定的时候容易控制,危险还没有发生的迹象的时候就容易谋划。风险处于脆弱的时候容易把它瓦解,问题还处于微小的时候就容易把它消散。所以应该在问题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想法预防,祸乱还没有产生的迹象的时候就提前治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圣人始终对待一些小的问题也象对待困难的事情那样很认真慎重,所以最后就不会有困难的事情。
问:那为什么很多人做事经常失败呢?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人们做事情,往往是做了到一半的时候就失败了,如果做事情到最后一直都能和刚开始那样的认真谨慎那就不会失败。最大的祸患就是轻视所面临的问题,轻视问题就会一点点的丧失我们所宝贵的东西(即俭啬谨慎)。你看那些轻易许诺的人必定很少兑现诺言,那些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容易的的人必定会经受很多困难。也正是这个原因,互相竞争对抗的人之间,那些更谨慎谦虚的人会胜出。
问:怎么理解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大小多少。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注解:大都是由小所组成,多都是由少积累而成。天下所有的难事一定都是从做许多简易的事得来,天下所有的大事一定是从不停的做各种小事而得来。想完成难事必须从容易开始做起,想做成大事必须要从小事做起。合抱粗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小芽长大的,九层高的高台是由一点一点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路程是用脚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
问:那君王也必须这样踏踏实实、谨慎小心从小事,易事做起,才可以有国吗?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善用人者为之下。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为士者不武。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注解:善于建造房子的人不会拔高,善于抱住的的人不会松动。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卑。善于打仗的人不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主动去对抗,善于当将帅的人轻易不运用武力。重是轻的根基,静为躁的主导。所以有道的君子,行走的时候从不会减重装载行李的车辆而快走。因为,轻浮就会根基不牢,急躁就会失去主导。一个踮起脚跟的人都立不住,一个跳起来的人都不能走。更不用说一个大国的君主,怎么能为了自己轻松而不顾天下呢。
问:那为什么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解:你看天道只是利益万物而不妨碍它们。所以圣人得行为准则也是去做但不强求拥有。正是因为不去强求拥有,所以就不会有任何担心可以失去的。正是因为圣人不求为自己所拥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人可以争得过他。
问:什么叫为而不争?
功遂身退,天之道。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注解:使得事情得以成功自己却退后,好像事情不是自己做成的,这是天道啊。天使得万物都得以生长却不说是自己的功劳,生成了万物却不以为万物是属于自己的,生养了万物却不以为万物能够生长是自己所为,让万物得以成功却不把功劳归结为自己。正是因为它从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所以功劳就永远都属于它。因此那些得道的圣人也跟天道一样,去生养万物却不以为自己做了什么,去成就万物也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他们这样不就已经成了圣贤吗!
问:那怎么会以其不争,反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舒缓)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注解:天道的规律就是,不争取反而容易获胜。不说话反而能更好的回应,不召唤但别人会却自动到来,越舒缓放松却能够谋划的更好,你看天空空旷无为但万物却全都被包含在其中。这就是天道不争的品德,这就是天道用人的力量,这就是完全符合天道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