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课程中讲到,我们在一个花花世界里行走,那么这个世界花到什么程度?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五音、五味、五行等等,一串串组成了花花世界,老子讲圣人为腹不为目,唯有以物养己,不能离开滋养我们最基本的保障,以物养己。取其实,认知真正的有;而为目,就是成为物的奴隶了。所以,要舍其华,穿透虚华的无。
泰戈尔说:再美丽的鸟如果翅膀上系上黄金也将无法飞翔。所以,认识有,不是为了否定有,而是为了不要被他牵绊,不要让它成为包袱。同样,认识无,也不是为了背离无,更不要坠入虚无。
那么,在花花世界中行走最大的包袱是什么?是对荣辱的追求。追求荣辱久最容易带来内忧外患。这也就是今天课程的内容。在这个世道当中行走很不容易,而最不容易的就是有内忧还有外患。
第十三章内忧外患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辱相等,荣患相同
“宠辱若惊。”什么是宠辱若惊?有宠必有辱,没有单独的宠。一个人受宠另外一个人就会感觉到受辱,也许我们对另外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做,只是因为宠了另外一个就产生了这样的反应。
《道德经》的开篇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所以,只要有宠就必有辱。同样的道理,只要有荣就有患,有荣耀就一定会有忧患相伴而生。就像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关系,他们永远都是相伴而生,这就是真实的世界,两两相对。
虽然有宠就必有辱,有荣必有患,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去追求荣耀,而是要明白,当忧患同时诞生的时候不要大惊小怪,因为我们在追求荣耀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忧患和它是最好的伙伴。
所以,荣和辱之间实际上可以划等号。宠辱相等,荣患相同。再延伸一点点,自觉和不自觉,到位和不到位,讲理和不讲理,应该和不应该,全都相伴而生。只要有这一面另外一面就会同步诞生。所以自觉的和不自觉的,到位的跟不到位的,讲理的和不讲理的,有人做应该的事也有人就做了他不应该做的事,这些组成了这个全然的世界。
“贵大患若身。”中国语言有一个表达的重点就是它会把动作放在最前位,贵,就是以什么为贵。为什么以大患为贵呢?若,等同。身,字面上翻译为身体,可延伸为生命。以大患为贵,就好像自己生命一样珍贵。怎么来的大患?是人之迷于荣辱返之于身,人在荣辱当中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追求荣是好的,可是当走着走着迷路的时候就会产生忧患。争容避辱当中就开始有挣扎、沉沦,就开始有贪争之心,只要有贪争之心就一定会有忧患之事,不惦记别人也会被别人惦记。
在盲目追求荣辱的过程当中引发贪争进而引发忧患,如果自己又分不清,就会在其中迷途。内忧外患就由此而来。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得到了若惊,失去了若惊。《论语》中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就是种子,不仁的人内在没有仁,没有一个人最重要的那颗种子,就不可以久处约,约是困顿的意思。在困顿当中不能安得住,就开始为非作歹,偷鸡摸狗,胡思乱想。不能安于困顿,当然也不能从困顿当中超越。
有人说:没有人愿意老老实实在困顿当中呆着,所以不能安于困顿,可是为什么有了好事的时候也不能安于呢?不能常处乐。这有个词叫瞎作,瞎作就是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做出一个什么事儿然后再去处理那个事,就是不能安于。
《孔子家语》中孔子和子路有一段对话,子路就问孔子:一个君子有没有忧愁?孔子告诉他: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终身都是乐,没有一天有忧愁的。可是小人就完全相反,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孔子讲,追求荣耀,就得去做与荣耀相关的事,所以有荣耀感的人就应该有责任心。老子讲:去彼取此。此在哪里?此就是能够得来与荣耀相关的事,这才是取其实不取其华,做了能够产生荣耀的事,之后可以有荣耀,也可以没有荣耀。
在追求的过程当中去做,做该做的事。做到了,别人夸就夸,不被夸就不夸,所以,君子有终身之乐,因为追求荣耀的事本身就是很快乐的。把这件应该做的事情做到位,这本身就含有最高的价值。这就是君子的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小人就完全相反。小人在追求的过程当中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追求到以后又特别害怕会失去。所以,有一些人以为自己不快乐,是因为得不到,可是得到后,发现又更苦了。这就是老子讲的: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西方哲人苏本华说:有很多曾经沉浸在可求状态中的人(追求荣耀是不是可求状态)都会告诉你,当终于获得可求之物时,他们会感到一阵空虚。为什么会这样?非常想要那个东西,得到了不是应该心满意足吗?为什么会感觉空虚?苏本华举了个例子,他说:这种空虚是因为你的心里有一把钩子,你把目标定在了钩子上,你实现了可求,只是把目标拿走了,可钩子并没有从你心里拔出,你心里还是有一颗钉。所以,并没有真正的觉悟、觉知。
想一想:我们是在意那个钉,还是钉上挂着的东西呢?有时候我们分不清,我们会把钉上挂着的东西拿来拿去当成了重点,实际上我们终极的学习和修行是为了拔除心里的钉子。拔除钉子后,我们就能上路了。否则内忧外患到哪里都走不通。
顺从自然之道
“何谓贵大患若身?”贵大患若身,就是把大患为贵,像珍爱身体一样。老子接着讲:“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这里的“有身”是指功名利禄,声色犬马。有些人如果没有人注视简直过不下去,所以,为了让别人重视,以及不失去别人的注视,中间的隐患就太多太多了。老子又讲:“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无身:归自然也,我们顺从自然之道去做。
归自然也,也可以理解为归天道。有句话这样说:不是以为你努力了,老天就帮你,而你要跟着老天走,老天才帮你。如果我们做的事不合时宜、背离了时代,即使很努力,老天也不会帮我们。所以,得跟着天走,老天才会帮我们。老子讲的及吾无身,就是归自然也,顺从自然之道。如此就没有忧患,就会感觉成功和失败就像花开和花落一样自然。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以身为天下,重视身,然后身还为天下。此身非彼身,上面的有身是功名利禄,声色犬马。那这个身是指内在的修养。如果我们能追求内在的修养,并且把内在的修养为天下而努力,而淡忘功名利禄,声色犬马,大概就可以身为天下,就可以若可寄天下,若可托天下,就可以以天下来寄托。所以,要自贵自爱。
宠辱不惊
可能有很多外在的我们没有办法把握,但是没有人可以影响我们自身修养的提升,没有人可以阻挡你我对自然大道的追求。自贵以什么为贵?以追求大道为贵。自爱以什么为爱?以提升自己的修养为爱。要真正的做到自贵和自爱。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庄子讲:出入六合,游乎九洲,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就谓自贵。真正的贵,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向上仰望,不切断和我们祖先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切断和一方水土的联系。
长按识别图中百癣夏塔热片效果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