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契约精神的陌生人彼此按照约定合作,而称兄道弟的“自己人”却很难管。老子早已看到企业管理中规矩与人情纠葛的难处,并提出“不仁”的解决方案。今天的跟教练读《道德经》为大家解读老板为何要“不仁”,如何做到“不仁”。
本文约4分钟读完
1原文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地无所偏爱,在其看来万物与刍狗无异;圣人无所偏爱,在其眼中百姓与刍狗无异。天地之间,岂不像一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话说多了、说过了容易陷入被动和危险,不如持守虚静,不偏不倚。2教练解读仁,是几千年来中国士大夫阶层最热衷的品质。好的管理被称为“仁政”,但老子一上来就说“不仁”,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仁”是人、二的组合。《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早期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有限,只能以自己的体验去推测外部世界。比如:狂风暴雨让人害怕,爸爸发火也让人害怕,于是得出结论“狂风暴雨是老天爷在发脾气”。将天地万物人格化,这就是神话。所以古人深信万物有灵,天人合一。渐渐地,人们会把风调雨顺、有好收成当成是天地的仁爱;把自然灾害、颗粒无收当成天地的愤怒和惩罚。古人靠天吃饭,为了讨好这个“老天爷”,人们就要祭天。要体现诚意,就要多多杀猪屠狗,把祭品搞得丰富点。但有时舍不得下本钱,就用稻草扎一些假猪假狗蒙混过关,祭祀活动结束后往路边一丢,无人问津。是不是觉得这个场景有点熟悉?稻草扎成的土狗就叫“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地没什么偏爱,在天地面前,世间万物和刍狗一样,没有贵贱之分。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万物分为“有用”和“有害”,就有了喜爱和憎恨的情感。但天地则不同,什么都一样,稻草和钻石都是碳原子,老天爷并不对它们赋予情感,没有爱也没有恨。所以,喊“苍天呀”是没用的,因为天地不仁,视而不见。天地不仁,并不是天地不作用于万物。相反,天地决定了万物的枯容兴衰、生老病死。只不过作用方式是自然法则,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举个残忍的例子,一位人见人爱的孩童,独自一人在冰雪之中,该冻死还是会冻死,天地不会因为其可爱而区别对待。天地没有情感好恶,只是以自然法则实施生杀去留,规则面前万物平等。就像物理公式般冰冷客观,不因人的情感而改变。“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千万不要理解成圣人把老百姓当狗。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有智慧的领导者应该效法天地,以规则作为治理手段,克制个人喜好和偏见,对下属不徇私情、一视同仁。这看起来冷酷,其实是不仁之仁,是严格的爱。我经常会问企业家一个问题:“领导者在公司里该不该有朋友?”得到的通常是肯定的回答。这种认知恰恰是领导者的陷阱。西方政治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总统没有朋友。美国总统林肯就坚持这一原则,因为他十分清楚不可能和每个人都成朋友,有些人是朋友,而有些人不是,否则就会在团队中区分出亲疏远近,而且人情或多或少会干扰决策,让他失去客观与公正,导致不可避免的派系之争。“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橐龠”指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外囊而中空,冶铸所用。风箱内是空的,但越拉动风就越往外出,源源不竭。如果风箱里憋满了东西,那还能吹出啥?对于领导者来说,规则就是风箱的外囊,对人的私情好恶就是风箱的内在。如果外囊不结实、有漏洞,而内在又被各种想法和成见填满,这风箱就是废品。“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想法太多、朝令夕改,反而会耗散精力、加速衰败。远不如持守虚静,坚定地维护规则和原则,其余的空间留出来,让大家去创造。所以,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常常问自己:我这台鼓风机,外囊破洞了吗?里面被塞满了吗?跟教练读《道德经》往期(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开工新一年,在这字里学透领导力的所有奥秘分得清是管理还是干扰,便是领导力高手
跟教练读《道德经》成大事者,都是欲望的主人
跟教练读《道德经》世间高手都有这位大师的指点
跟教练读《道德经》作者
吴强任伟事达私董会教练8年,曾为正和岛、法国HEC商学院、中欧工商管理学院、混沌大学、海尔大学、湖畔学院等学习机构担任专家和教练,担任过百余家中外企业的战略顾问和领导力教练,并为数十位企业家提供常年领导力咨询服务。
版权声明
copyrightstatement
◢作者:吴强◢来源:正和岛◢转载请联络正和岛(ID:zhenghedao)◢图片:摄图网--推荐阅读--点亮“在看”,与同道共勉。戳下方链接,加入老椅子教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8153.html